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品格经济学——针对“商业伦理”的探讨

现在我们工作的领域,是一个全球性的商场,各种不同的伦理标准在其中互相碰撞。我们置身商场,究竟如何去作道德抉择,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商场的灵修学。商场上道德操守的沦丧是如此显著,很多人便因此愤世嫉俗地讽刺道,“商业伦理”根本是个自相矛盾的用语。尽管如此,不论是在哪个工作领域——政界、商界、宗教界,大家仍然渴望见到正直的人品。本文中,我们要探讨有哪些属灵的动力,可以激励我们按照一致的道德标准作出决策。

在当今时代,商场上有许多屡见不鲜的伦理挑战:行贿受贿、虚假财务报表、夸张不实的广告、金融内幕交易、偷窃工作时间等等,是许多身在职场、商界的人士不得不面对的。商业伦理主要牵涉到三件事:一、商业活动所提供的服务与货品在道德上的价值;二、商业人士与机构的行为操守;三、商业活动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这一切在我们所身处的商业环境中都或明或显地流露出来。

传统上,探讨伦理问题有三种取向:诫命取向:专业用语叫做“义务论”。这种取向,是以一些“无上训令”,例如十诫,作为伦理指导原则。后果取向:在伦理学里面,这种观点正式的名称是“目的论”。这种实用主义的取向会问:什么样的结果对最多数的人是最好的?品格或德行取向:这种取向认为,道德行为是从善良的品格产生出来的。三种取向在圣经里都找得到支持。但对于伦理的挑战,原本就没有单一、简易的圣经回应方式,让基督徒可以遵循。下面我们就对这三种伦理取向分别做一些必要的探讨。

诫命取向——根据无上训令作决定

赖尔特观察到现今社会上的一种现象:我们谈“好坏”比谈“对错”要舒服自在多了,因为在商场上,大家对绝对的事物,一般都感到很不自在。不过,社会中很多人会说,绝对的事物已经过时了,我们仍旧必须听命于一位看重道德的上帝,他已经清楚地声明,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十诫就是一例。应用到商场上,十诫敦促我们:将上帝放在首位,不可有别的神。我们不应该将任何事物——连消费主义或我们的职业也不可以——视为最终极的关注对象,除了终极的那一位之外。不要崇拜偶像,为自己雕塑一个代替上帝的形像(譬如性、金钱、权力等),如果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最终关注的对象——那就是崇拜它们。不要误用上帝的名,把它当成虚无空洞的东西,企图操纵上帝,扭转祂的膀臂来帮我们做事,或者操纵别人。守安息日,而不容许工作一周消耗我们七天。

要尊荣我们的长辈,维持对家人的爱与尊重,这其实也是我们在上帝面前所蒙受的一份呼召。也不要因为工资比较低廉,就用年轻的工人取代年长的。

不要杀人,不论是直接地杀害人、间接地否定别人,又或是用产品与服务伤害他们,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着上帝形像所造的尊贵个体。不要犯奸淫,而要对我们的配偶忠贞、信实。不要偷窃,盗取理当属于他人的东西:包括不付工资给雇员,或欠债不还。不作虚假的见证,总要说实话,即使是在广告与销售过程中也一样。不要为了增加竞争的优势,产品内容没有变更,却在标签上加上“新产品”、“改良”等字眼。不要贪恋别人的财物、别人的妻子。意思是,爱上帝到一个地步,相信上帝所赐给自己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完全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也不刺激放纵不健康的欲望。

回头来看新约圣经,我们发现,耶稣用两条最大的诫命总结整本律法:“‘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们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已’。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二十二37~40)。再者,耶稣说:“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七12)。许多人知道,耶稣教导我们要将这些诫命内化——深入处理内心动机的层面:不要带着情欲看人、让我们说话就算话、不要恨人。

后果取向——根据目标或结果作决定

根据目的论,我们要看事情的结果——一般是指最大的善良——来决定什么是对的。旧约与新约常常让我们看到,人根据所预见的结果,来作出伦理决定。其中有一些故事非常挑战人心。拿亚伯拉罕作例子吧,上帝命令他带他儿子上摩利亚山去,像异教徒那样把儿子献上。亚拍拉罕面临两项互相抵触的命令:不可杀人,以及把他儿子献上为祭。更复杂的是,上帝应许他将有一个庞大的家族,而他的儿子以撒,是要实现这个应许唯一可见的工具。但亚伯拉罕顺服了,他因为预见未来的结果而顺服。在往山上去的路上,他对留在后面等候的仆人说:“我们”上去拜一拜,就回来。他似乎已经预期上帝能够从石头里给他一个孩子,或者让他死而复生。新约圣经中很清楚地阐述了这件事(创二十二5;来十一19)。

还有耶利哥城的妓女喇合。她对耶利哥王和王派来的人说谎,隐瞒希伯来探子的行踪。她把他们藏在自家房顶上,因为她看见以色列人进到迦南地,是因为上帝的工作与同在。她的行动是因为看见未来的国度。因此之故,喇合被列入希伯来书十一章的信心英雄榜。

雅各为了娶他两个太太,立下契约替舅舅拉班干了十四年的活。之后他用了巧计,从拉班获取自家所需要的财物。很明显,雅各是经过一番精明的策画,才能够让拉班“什么……也不必给”(创三十31),却藉着上帝赐的梦与巧妙的繁殖方式,从他岳父的羊群中得到他所需要的财富(三十一10~13)。如同拉班指出的(三十一30),也是经文叙述所展现的,是一种命定的感觉在主导他的行动——就是一种要回到故士的强烈渴望,因为上帝曾经应许要将那地赐给他。雅各所展现的,是一种“神圣的机智”吗?同样的,他母亲不顾父亲以撒对以扫的偏爱,设计让雅各接受属于长子的祝福(创二十七),这是否也是一种“神圣的心机巧智”——因为预见未来的结果?

还有耶稣在路加福音十六章讲的那个不寻常的比喻,一个不诚实的管家面临失业,拿主人的钱来为自己铺后路,他的主人竟然赞许他“作事聪明”(路十六8)。耶稣告诫人,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太十16),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显然,新约圣经呼召我们在采取行动的时候,要考量它的结果。那结果是否有助于彰显上帝赐人生命的法则?是否反映出上帝在地上要施行的旨意?是否为社会带来公义?

追根究底,我们行动的最佳“结果”或者目的,无非是要能表达出爱。赖尔特推崇,爱是基督教信仰最能提供给道德追寻者的一样东西,因为它不仅是一种人类特有的合一原则,也是一个能够吸引所有人的观念,并不仅限于基督徒的团体。后果论的伦理取向,长处是处理现实,强调人需要负责任,关切并致力增进人类的福祉。这种取向的弱点是,我们往往无法很明确地推测出某些行动可能的后果如何。

品格取向——根据德行作决定

第三种伦理道德的取向,是根据德行或品格作出判断。遵循这种方式的人,是假设正确的行为是一种副产品,从公义美善的品格发出。今天大多数的企业都在谈价值观,很多企业在显眼的地方张贴该组织的价值观,作为激励士气的指导方针。但是价值观可能会制造出对立的情况:“我有我的价值观,你有你的;就看对你而言什么比较重要。”相反地,德行却有和它对立的东西:恶行。德行就是为善的习惯性倾向。德行是绝对而非相对的。而且这种伦理取向以品格为焦点,而不以规条为焦点。

古代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指出九种知性的美德——工艺的技巧、科学知识、审慎、智能、足智多谋、领悟力、判断力、机敏,以及十二种道德性的美德——勇敢、节制、慷慨、高尚、宽大、合宜的志气、耐性、诚实、机智、友善、谦逊、正义感。教会悠久的传统,向来强调四种古典希腊文化崇尚的美德——正义、审慎、节制与勇气,另外又加上信、望、爱这三种“神学性”的美德。正义是处理公平公正的问题。目的是要平衡众人的权益,并以应得的尊荣对待所有的人与组织。审慎是不断从过去学习的一种习惯。赖尔特指出:“商业中有一种最基本的要求——对于信赖、忠诚与廉洁的需要,而究其根底,恐怕就是源于审慎了。”

稳重或者节制指的是活在上帝加给我们的限制当中,避免过度的自我放纵及贪婪,承担太多我们无力完成的计划。赖尔特推广一种重要的方式,将这个美德应用在商界:“创造财富的活动势必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节制意味着我们的开发要适度,在所获得的好处与所消耗的资源当中,保持某种适当的平衡。”勇气或刚毅是愿意承担风险。赖尔特说:“勇气是指抵挡诱惑的能力,不因伤害、讪笑,或误解等压力而屈服——换言之就是坚守原则。在商业环境中,勇气……使人面对不可避免的不确定与风险,还能用适宜的观点来看待其中的焦虑。”

信心牵涉到让上帝参与到我们作计划的过程中,相信人可以改变。希望意味着在等候上帝祝福时,不被愤世嫉俗所辖制。而爱,是向人和机构展现忠诚;再给人一次机会,不怕被伤害;按上帝的眼光来看待人。在许多层面,“爱”这种神学性的美德都统合并体现出所有其它的美德。爱应是所有美德背后最终的动机,而正直则是那高尚生命的表现。正直不只是诚实,而且是一个德行上没有掺杂任何杂质的人,他那种整全、健康、美好的特质。

圣经虽然没有给我们一份德行的清单,或者告诉我们德行高尚的十个步骤,但它清楚指出一个方向:就是要追求上帝那样的义。这是涵盖一切的品格特质。慈爱、圣洁的上帝不断在改变我们成为祂的样式,身为祂的儿女,我们找到属灵的动力要在德行上成长。

在旧约圣经先知的传统中,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以色列民蒙召要“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因为上帝是公义的(弥六8)。先知何西阿的例子里面,上帝牺牲舍己的爱激励他,去将淫荡的妻子赎回,因为上帝心中有一种hesed的爱(慈爱、盟约的爱)。因此,旧约圣经中公义的生活与工作,是植根于对上帝的感恩,以及盼望符合上帝爱和公义的特性。转到新约圣经,我们发现耶稣呼召人过一种非凡的道德生活。耶稣宣告上帝的国已降临,并用祂的生命体现出来,而八福(太五3-12)就是在宣讲天国的生活是何种样式。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