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央行387号文出炉:为何鼓励监管套利?

央行周末也没有闲着,发布了《关于存款口径调整后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管理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387号文。

\

\


这个文件很有意思,有点幽默,我们用尽量短的话来讲清楚。

文件的主要内容,其实市场之前有过传闻。第一,2015年起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统计口径;第二,新纳入存款口径的存款包括证券及交易结算类存放、银行业非存款类存放、SPV存放、其他金融机构存放以及境外金融机构存放;第三,上述存款应计入准备金交存范围,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暂定为零。第四,上述存款的利率按照市场化原则协商而定。

同业存款纳入一般存款,基本上就解决了贷存比的制约问题,商业银行没什么话说了。而这部分存款的准备金率暂定为0,应该说也充分显示了央行对目前流动性紧张局面有充分的认识,不想从市场中抽水。如果抽了,那么势必要放水对冲,降准或者定向宽松,对冲起来大费周章。因为,各家银行同业规模千差万别,普遍降准则不公允,如果定向工具对付,又面临着期限错配的问题。不管怎样,如此大幅度的抽水和放水,金融市场的动荡很难避免,在目前资本外流压力增加的条件下,显得很不科学。

所以,这应该说都符合预期。

但是关于纳入一般存款的同业存款的利率管理,则透露出了一种欲盖弥彰的味道。这部分存款虽然进了一般存款,但是利率却执行市场化利率,原来怎样,现在还怎样。比如说,原来保险和银行之间的大额协议存款,利率远高于一般存款上限,现在搬到表内,也不受基准利率及其上浮10%区间的约束。

这样干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银行表内就有了两套信贷体系,不同的存款准备金,不同的利率管理。换句话说,相当于把原来作为“侧室”表外的同业往来“扶正”了。

“表外双轨制”直接变成“表内双轨制”,这实际上央行在鼓励金融机构在银行表内直接进行监管套利。很简单,变着花样把一般存款转换成同业存款中,同业机构赚了利差,银行不用交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那么,这样又相当于变相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了。

这样,问题就比较清楚了,表面看,解决贷存比的约束,内在的,央行是用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把一般存款变成同业存款,不用缴存款,提高货币派生能力)作为对价,来鼓励负债端进一步的市场化(同业存款利率不受一般存款约束)。

这个表内双轨制,如果作为一个临时机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作为一个长期机制,它存在很明显的缺陷。

其一,道德风险。一些中小银行在同业市场没有竞争力,而几个大行则几可垄断。这显然是很不公平的。如果配合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那么小银行为了生存,势必会进行激烈的存款争夺,反正出了问题有保险兜底,这样,长期来看,风险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加了。这种逆向淘汰,在美国已经被反复证明了。

其二,这种套利,必须在广谱利率较低的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倘若利率大幅上行,在边际上超过了商业银行缴纳存准的机会成本,商业银行将进退失据。总之,央行压低利率的的压力,长期来看是进一步的增加了。

这其中可能还涉及到央行本身资产负债表的方向调整问题。一时间不太能想明白说清楚,容以后慢慢探讨。

但是短期来说,很显然,对商业银行是一个利好,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决策层对2015年货币政策的方向安排——继续使用结构化的政策,而不是一般工具。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