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国际化观察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财富水平不断提高,中产阶级及高净值人群日益壮大,财富管理行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同时,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政治分歧问题日益严峻,资产的多元化配置越来越重要,许多高净值人群已经开始增加海外资产配置。

为了解财富管理行业的运营现状与国际化配置能力,凤凰国际智库进行了深度的行业调研,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纵观整个泛资本市场格局,概览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行业的财富管理转型与改革之路,并就国际化情况作了深入分析,以期获得全面的行业信息,并为投资人与监管机构提供合理的建议。

财富管理市场需求概览

试究“财富管理”近些年成为高频词汇的原因,必然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息息相关。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平均家庭财富飞速跃升至16.9万左右,同比增长17.25%。2000-2016期间,平均家庭财富保持着每年约11%的涨幅,即便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前后,中国的家庭财富依然保持非常高的增长率。

\

这其中,针对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管理需求增速亦十分惊人。2016年,中国私人可投资资产额达145万亿元,其中,高净值人群数量高达134万(位居世界第四),同比增长10.7%,增速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高净值人群所持有的财富高达5.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9%(Capgemini Consulting,《2016世界财富报告》)。

\

纵观整个市场,中国财富管理业务的普及度仍不高。目前,储蓄仍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投资理财方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2015年度的世界收入储蓄排行榜,中国大陆的储蓄率占GDP比重接近50%,位居世界第三。在资产配置选择上,房产占总资产近七成,金融投资方面,中国家庭的银行存款占比约60.91%,股票8.84%,债券0.77%,基金4.24%,衍生品0.05%,金融理财产品1.10%(投中资本,《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6》)。

\

但是随着近两年中国人口红利日渐式微等因素,经济增长进入了“平台期”。央行近些年的不断调息,存款利率收益已经远抵不上通货膨胀带来的资产贬值,与此同时,近两年股市波动亦十分剧烈,下跌约25%,人民币也贬值约5%,房市与企业市值在这种下行环境中,都受到了冲击。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家庭财富也出现了缩水现象。中国的百万富豪数量在2016年减少了4.3万人,整体家庭财富减少约2.7%。因此,对财富保值的焦虑、传承的渴切使得中国中产阶级,尤其是高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尤其是的要求变得前所未有的迫切。

\

2016财富管理行业综述

反观中国的供给市场,根据定义的不同,对“财富管理”的分类也不同。通常,“财富管理”指的是针对高净值人群(High-net-worth individuals, HNWIs)、中小企业持有人和家族的投资咨询服务。一般由一位有资质的财富管理咨询师为客户配置资产、提供金融建议和其它一系列金融服务,从而为客户达到风险管理与财富增值的平衡。它与“资产管理”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提供的是“服务”,而后者主要提供“产品”。在这里,高净值人群的定义为: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约600万人民币)以上的个人(不包括自住房、收藏品、消费品及耐用消费品等)。

\

狭义概念中的“财富管理”公司,仅指那些为高净值客户在整个资本市场中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的第三方服务型机构,包括诺亚财富等。

而广义概念中的“财富管理”行业,指的是为所有有理财需求的客户(不仅仅为高净值人群)提供理财产品和其它金融服务的机构,其中也包括了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基金、网络金融公司等。

而随着产业的转型加速,例如私人银行和家族信托业务的诞生,也意味着“大资管”行业之中的许多机构正在逐渐找寻差异化改革模式,向狭义“财富管理”方向建立更精准的服务体系。

本报告将定位于广义的“财富管理”概念,对整个行业进行盘点与梳理。

据市场公开数据,截至2016年末,整个泛资产管理市场的规模约为1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15年增长超过30%。

\

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达30万亿元,同比增长14.49%;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逼近20万亿元,同比增长23%;保险业的受托资产规模超1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与期货的资管业务规模分别达到17.58万亿元、16.89万亿元、9.16万亿元、7.89万亿元与0.2792万亿元,总量达到近52万亿元;互联网金融行业资产管理增速亦十分惊人,2016年末总额近2.8万亿,同比上年增长186.7%。

第三方财富管理

在狭义“财富管理”行业中,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是最具代表性的。随着高净值人群对家族财富管理的需求快速增长,短短十余年,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就从默默无闻到广受关注,在行业中迅速站稳了脚跟。

\

作为相对其它金融机构独立的机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在公允与客观性上显然更胜一筹。且由于高净值人群对资产全权委托的需求逐步上升,能为客户全方位解决资产增值、税务、法律、慈善等服务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也迅速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据诺亚财富内部数据透露,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诺亚服务的高净值客户数量超过13万人,第三季度新增人数同比增长47%。恒天财富在2016年服务的高净值客户数量也新增了1.8万人,累计达到6.8万人。

与此同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的资产配置能力也颇具口碑。以诺亚财富为例,其资产配置方向主要有五类,包括类固定收益、二级市场、私募基金,房地产投资和创新产品,与超过78家(90%以上)的基金公司通力合作,管理销售超过2000支公募基金产品及100多支私募精选基金。

在海外资产配置领域,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也成绩斐然。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诺亚海外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59亿元人民币(等价),同比增长42.4%;在建设海外合作关系上,宜信财富亦与摩根士丹利、铁狮门、威灵顿资产等有深度合作;2016年6月21日,香港恒天财富正式开业,意在为境内高净值人群提供跨币种、跨区域、跨周期和跨类别的全方位资产配置服务;同年5月,海银财富收购了英国Azure财富管理公司,以实现海外移民资金监管、留学生创业扶持等项目的开发。

但纵观整个产业分布,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占市场比重非常小,本土投资者对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接受度还需等待时间的考量。据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为4.68万亿元,仅占当年市场资管规模总量(约计93万亿元)的5%左右,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三方财富管理的比重占据整个财富管理市场份额的60%以上;在台湾、香港等地也占30%左右(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混乱需监管》)。且随着私人银行与家族信托的不断发展,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

同时,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监管的不足也使得这个行业饱受争议。此前,诺亚财富被曝露其承销的一款私募股权基金烂尾,不仅IPO失败,净资产也亏损30%(中国网,《诺亚财富吃"返佣"软饭投资人受伤》);2016年3月,宜信财富涉嫌违规销售私募股权产品;2016年8月26日,钜派投资因销售的理财产品兑付失效,遭到一位高净值客户追责等等。

目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与基金管理人之间仍采用“返佣”的获利模式,业务大多也以产品为导向,这之中有可能存在利益诱导的现象,无法保证服务的客观性。且由于监管体系的不成熟,许多财富管理公司打着“创新配置”的擦边球跃跃欲试开发产品,如果一个集团公司内同时存在产品提供方和服务提供方,这显然也是与“财富管理”宣传的公平性和独立性背道而驰的。因此,尽快部署对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监管,并设立合理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约束,是当前必须要解决的事项。

银行

近几年,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行,银行坐吃存贷息差的模式已难以持续。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财富人群在质量和数量上不断升级,中国正在成为财富管理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财富管理也被视为银行业转型的关键抓手。

从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推出第一只理财产品起,中国银行业的财富管理已经历了12个年头。据市场公开数据,截至2016年末,整个泛资产管理市场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达30万亿元,占比最高。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主要包括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不同,它们的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呈现金字塔形结构,其中高净值客户数量占比最小,但其资管体量却是最大的。

\

目前,国内银行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时,主要建立以现金管理类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另类投资类产品和海外投资类产品等组成的投资产品体系,帮助客户建立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并及时抓住特定风险水平内获得最高回报的短期获利机会。并且,各大行加速海外投资类产品发展,加快国际化布局,增加境外分支机构以适应客户资产结构的调整及金融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也已成为业内新趋势。

最近两年,各家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成绩均十分亮眼。2015年,中信银行携手中信集团八家金融子公司合力打造了“中信财富管理”品牌,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2016年4月,民生银行打造的国内首家银行系线上财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主打高收益银行金融产品、财富健康诊断、专业理财规划、一对一专属投顾等四大亮点;中国银行等其它各大商行也相继推出旗下“财富管理”品牌。

但与机制更为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的财富管理发展仍稍显不足。2016年2月,时任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马续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外大型银行的表内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比例一般都在1:1左右;而在我国,工行作为最大的理财银行,表内资产与表外资产比例仅为1:0.15,即表外资产只有表内的15%,意味着这之间还有85%的差距未被开发;另外,从理财客户覆盖率的角度来看,国内市场的产品覆盖率仅为10%,而国外市场的产品覆盖率有50%~60%。由此看来,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仍大有可为。

总体看来,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在综合性产品配置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然而,面对财富管理“以人为本”的竞争核心,银行业亦需要改变其提供金融产品、进行产品销售的固有视角,需要对其现有的投资产品、服务产品和流程进行整合,才能够真正形成基于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成为财富管理行业中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私人银行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私人银行是指商业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与特定客户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合同,客户全权委托商业银行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计划、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代理客户进行有关投资和资产管理操作的综合委托投资服务。

信托

借着“银信合作”东风,信托行业在2008年后一度风光无限。随着2012年对信托行业监管趋严,同时由于基金与证券行业的融资成本比信托更低对信托造成的同质化竞争压力,信托面临转型的需求与挑战。

然而在2016年,春风再度拂过了信托行业。监管层对证券与基金的资本压力增大,业务规模限制增多,同时银行理财新规落地,要求银行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只能通过信托计划实现,信托行业在资管市场中的牌照优势就再度显现(赵湘怀,《信托业: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到2016年底,信托行业全年管理的资产规模直逼20万亿元整数大关。据中国证券报预期,到2017年,信托资管规模增量区间还有4.18万亿元至7.22万亿元。

\

同时,通过开辟高净值人群与机构投资者这片沃土,信托公司亦明确地抓住了“实业投行”这一定位,开始在财富管理市场中大放异彩。据北京银行发布的《中国家族信托行业发展报告2016》统计,目前,中国境内已有21家信托机构和14家商业银行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规模约为441.8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本土的家族信托规模可达6275.5亿元。

信托公司设立的门槛大多在1000万元~3000万元不等,信托条款可标准化,也可量身定制,可以依托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全面关注婚姻财产、遗产分割、税务规划等一系列家族资产管理内容。

在拓宽海外市场业务中,信托行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在2011年4月1日起实施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为中国家族企业投资海外家族信托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为在宏观税负偏高的中国经济环境下的家族企业,大大减轻了压力。平安信托在建立跨境投资渠道方面走在了国内先列,目前在销海外对冲基金共计十余款,并与贝莱德、黑石等国际基金公司均有合作。

虽然相对于独立财富管理机构,针对信托业的监管与法律条文已非常完善,与国际水平也逐渐接轨,然而在家族信托领域,仍存在一些未覆盖到的空白有待填补。一方面,由于中国还未进入“遗产税”时代,以避税功能见长的信托行业并不能完全发挥所长;另一方面,信托行业缺乏足够的投资人才,中国信托业以融资而非资管见长,因此在多元化配置家族资产业务上,信托并不十分占优(中国信托业协会,《行业发展报告之产品篇:家族信托》)。

保险

第一,同信托公司一样,保险公司拥有行业全牌照优势,完全有能力实现资产多元化配置。2012年7月发布的《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已允许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委托给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或者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等投资业务。

其次,保险产品拥有非常强大的避税功能。据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保险赔款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2010年新版的《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亦规定,对保险金不征收遗产税与赠予税,这些避税功能也是目前的其它财富管理机构不具备的(中国经济网,《用保险管资产》)。

\

据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披露,2016年,保险资管市场上的投资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管理的业内、业外资产规模合计超过17万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了21.4%,其中,第三方业务占据了2.43万亿元(21世纪经济报道,《2016年保险资产管理规模超17万亿元》)。

在全球资产配置能力上,保险行业的开放程度是中国金融行业里最高的。截至2016年12月末,保险业在境外投资余额达492.1亿美元,其中,对公开市场上的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占比53.4%,对境外的股权和不动产投资占比44.9%(中国证券报,《险资“定投”蓝筹 保险资管计划股债双收》)。

但与美国、欧洲的保险公司相比,中国保险行业的国际化程度仍处于“幼稚园”时期,保险业境外投资余额仅占总资产的2%左右。凤凰国际智库也就此问题采访了某险企资产管理子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据其透露:“目前保监会一共有七大资质,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会把涉及海外资产配置的这个资质放在最后考虑。因为一方面,其他六大资质的含金量已经足够了;另一方面,开展海外业务的成本非常高,包括组建国际化团队的人力成本等,而相反地,海外资产的收益率不比国内高,且资金出海汇报程序也相当繁琐,性价比并不高。因此目前保险公司国际化程度相对其他西方国家比较低。”

基金

2013年6月1日,被中国基金业业内视为“转型契约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版)》正式实施,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募基金从此进军公募领域,“群雄逐鹿”的市场格局将逐渐形成,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也因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战国时代”。

在财富管理行业扎根中国的曲折发展历程中,基金无疑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对于普及、提高人们的理财意识起到了良好的启蒙及催化剂作用。纵观中国基金业成立十六年来,基金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同时也带来了理财观念的革命。

基金公司也在积极迈开国际化资产配置及国际化业务拓展的脚步。2016年A股波动频繁,股基业绩平平,而面向海外的QDII基金成“最赚钱”、“最受欢迎”的基金品种。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QDII基金平均收益率为6.54%,远高于其他各类基金。华夏基金等较早布局海外的基金公司,在这一年海外“淘金”收获颇丰,旗下多只QDII基金为持有人赚取了可观的回报。沪港通、深港通等方案的落地,也带给基金公司更大作为的空间。

\

然而,在基金业向财富管理机构转型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一方面,理财产品过度注重收益率,刚性兑付成为潜规则,“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诚信文化缺失,不实、虚假宣传或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分业监管架构混乱,监管标准不统一,金融套利行为难以杜绝(范勇宏,《从基金业16年看中国财富管理前景》)。

基金公司人才动荡、明星基金暴跌、净值下滑、规模缩水等问题也时时影响着消费者的信心。面对更加残酷的竞争,基金公司唯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理念,改变产品销售平台的定位,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加贴近需求的创新财富管理服务,才能保持基金常葆活力。

证券

证券作为资产管理行业中的巨头,体量亦十分庞大。从2015年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主要几家大型券商的资产管理规模都达到了千亿级别,排名第一的中信证券更是达到了1.07万亿。截至2016年9月,证券行业的总资管规模已突破16万亿元。

\

然而,券商的资管业务很大比例为通道业务,即向银行提供通道,帮助银行资产调整资产负债表,为银行做资产从表内到表外的流动性搬运的业务,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实际效益。剔除掉通道业务后的主动管理规模仅占总规模的四成。且大规模的通道业务也为监管带来了困难,金融机构间的不规范操作也是不可持续的。

同时,近两年经济“平台期”带来的股市低迷对券商的市场交易也带来了不小冲击,大部分券商营业额均有亏损表现。种种压力之下,各大券商均已开始追求经纪业务和资管业务的转型。

目前,券商机构的财富管理业务仍处于初期阶段。一方面,各家券商对财富管理的分类及定义并不统一。以国信证券为例,其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了证券经纪业务、期货经纪业务、推广和销售证券服务及金融产品业务、专业化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等;而广发证券则将融资融券与回购交易,都纳入了财富管理分支的营业收入。

另一方面,券商本身的客户群中高净值人群占比较少。如果以500万作为简单区分(虽然前文定义高净值人群界限为600万元以上),A股市场的高净值客户大约占比2.81%,考虑到沪深两市双开账户,这个比率也许还会更低(刘链,《券商财富管理转型陷阱》)。

最关键的是,国内大部分券商都走的是以折扣佣金的低价策略吸引大量客户群体的道路,业务覆盖的高净值客户群体并不在多数,因此面对高度同质化的竞争,券商之间的“内斗”还将激化。券商转型之路面临的挑战不少,而选对方向,则是在目前考验重重的财富管理行业里,一步决定性的先机。

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目前仍十分宽泛,广义而言包括了所有涉及互联网的交易、信贷等活动。但也正是由于其发展之迅速、信息之透明、交易之便捷,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燎原之势覆盖了几乎全部的金融行业,也包括了财富管理行业。

\

概括而言,互联网财富管理的参与者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指本身在互联网界有强大话语权的公司,包括BAT、京东等,由于其客户群体的覆盖面广、粘度高,因此涉足金融行业时也有相当大的先天优势;第二类指银行、券商等传统金融机构,它们的优势在于行业经验丰富,对理财产品有深刻理解,能较好把握受众心态;第三类即以科技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分析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并评价,为客户提供最直接准确客观的财富配置方案,近几年也得到了不少高净值人群及家族的青睐。

目前互联网财富管理业务包括两大方向。一是以销售平台理财产品为主,即零售财富管理,其主要面对普通个人与家庭理财,准入门槛不高,例如支付宝等支付理财平台;二是面对高净值客户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如好买网,金斧子等。

相对于传统财富管理行业而言,立足于互联网的财富管理服务优势十分明显。它能提供更准确透明的信息,对各类产品的估值及年化收益水平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长期与即时的观测。而近几年兴起的智能投资顾问热潮,由于其理财方式完全基于算法与机器人,不仅能更加切实精准地围绕客户的理财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客户配置资产,又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因此也受到了不少高净值人群与中产家庭的青睐。国内众多互联网大鳄亦纷纷选择将智能顾投加入自己的发展战略。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6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达到了3.46万亿;互联网金融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2.8万亿。然而反观其年增长率,在2013-2014年达到顶峰后,已逐渐放慢脚步。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口红利带来的互联网金融用户爆炸式增长热已慢慢消退,中国7.31亿网民基数所带来的新用户与注册福利也逐渐减少,互联网财富管理行业亟需技术与服务转型。

\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十强榜单

为了更好地总结行业经验,直观展现行业发展现状,凤凰国际智库根据注册资本、管理资产规模、客户数量、户均资产规模、产品种类、服务范围以及网点分布等多种指标,梳理了目前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私人银行及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业内发展情况,并列出了各领域业内十强榜单,希望能为投资者提供建议与指导。

\

2017财富管理行业展望

财富管理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对这个行业也带来了不少考验。尤其是随着一行三会间的合作不断加深,业务间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同质化竞争也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在泛资管时代找寻自己的独特定位,深耕细作,是财富管理机构和部门亟需考量的问题。“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可以说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财产品无论是期限安排、目标客户选择,还是产品结构设计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因此,现有财富管理的产品及服务与不同投资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要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党委书记何德旭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的时候也提到。

而在当下,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独特定位的一大重点对象是培养互联网思维能力。诺亚集团的CEO汪静波女士在2017年的财智湾区论坛上也强调:“上一代前辈辛苦积累下来的财富,应当投资于人类变迁。当前,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已经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商业形态,因此2017年财富管理行业的投资方向应当是科技加消费,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行业。”

同时,加速布局海外资产也是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目标之一。尤其是当下,普通中产阶层的国际化理财需求还尚未被完全开发,市场前景将会非常广阔。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16中国网财富管理论坛演讲时就提出:“国际化和一体化是大的趋势。国际财富管理影响中国经济,中国的财富管理也影响国际经济,这种相互影响会引起投资者手头财富的流失。”因而资产配置“走出去”是大势所趋,但最终,“开放”也需要监管机构与企业双方共同的推进。

目前财富管理行业的最大问题即监管问题。由于一般财富管理平台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与信托、私募、地产、股票等均有挂钩,因此“谁来监管?如何监管?”便成了首要难题。2016年7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出台,对私募资管业务的投资范围、杠杆上限、员工激励等设立了明确约束。然而更大的问题在于,随着覆盖全金融行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逐渐林立,三大监管机构如何能做到全面与平衡?

中国金融界的监管一直依赖于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在行业经营尚且泾渭分明的分业时期,起到了良好的监管作用。然而,随着混业经营的大势所趋,不少处于监管盲区的各类交叉渠道与互持产品纷纷诞生,带来了一环扣一环的系统性风险。而谈到财富管理这一领域,在跨界金融产品涌现的整体混业经营时代,更是成为金融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属于服务型机构,跨越了一行三会的监管范围,处于“三不靠”的灰色区域。以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例,跟随着新科技研发的创新节奏,行业与监管形成了“创新——监管——再创新——再监管”的混乱循环,同时,频出的麦道夫式骗局也让整个行业的名誉与信用受到了损害。因此,在种种困境与质疑之下,整个金融界正普遍呼唤综合的超级监管体系。

整体而言,财富管理行业需要在可能到来的新监管体系下建立一定的行业规范与自律体系,在鼓励创新与保证“经营底线”的情况下,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与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探索新的发展方式。行业规范可以通过试点加开放特殊牌照等途径,探索用数据库指标检测与风控模型等方式,先搭建行业发展初始的健康标准,来对产业进行动态监控,从而培养创新与制度并存的良好发展环境。有专家预估,在快要到来的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中,即将提出对现有监管体系进行改革的方案。改变财富管理行业的大变革,也许正在酝酿之中。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