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年度报告(2014-2015)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展望年度报告(2014-2015)
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与治理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报告提要

形势走势

国际经济形势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非均衡复苏持续,中国出口高增长难以为继。国内方面,受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能过剩、地方政府较大的债务存量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优势已开始消退,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

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比2013年略有放缓,全年GDP增速为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13.8%,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1.7%和6.3%,贸易顺差扩大至3650.3亿美元,CPI全年涨幅为2.1%,PPI全年下降1.5%。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预计2015全年GDP增速为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14.2%,进口和出口分别增长0.2%和5.0%,贸易顺差扩大至4784.7亿美元,CPI全年涨幅为1.6%,PPI全年下降1.4%。

风险挑战

在以上背景下,中国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的制度性扭曲和激励不相容问题也进一步凸显,构成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市场化程度均较低,社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政策目标难以达成;土地财政引发地方债务风险,制约经济增速。

2015年将是中国经济进行深度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关键一年。针对以上经济发展问题和制度性障碍问题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未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也面临一些风险因素,如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金融系统风险、内外需双重疲弱和中上游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通缩风险、二三线城市商品房供过于求造成的房地产业下滑风险、分配机制不合理造成的收入差距扩大的风险、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要素流失风险。

对策建议

短期:
全球经济正处入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中国经济也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前期政策消化三期叠加的阶段。需要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新常态视角观察和分析中国经济运行。鉴于此,针对前面提到的经济下行压力、通缩风险、内外需乏力、投资增速下滑、地方债风险、结构性问题以及制度性障碍,我们提出“稳增长、防通缩、扩内需、去杠杆、调结构、促改革”六条18字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逐步落实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决定精神。

关键:
正确处理好发展和治理的逻辑关系。我们认为,发展的内在逻辑在于:欲强国,必先富民;欲富民,必赋私权;保私权,必限公权。治理的根本在于法治,它奠定了最基本的制度环境,决定了政府定位是否适度,从而决定了激励机制设计的效果和社会规范的形成的好坏。平衡和处理好发展和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其关键是政府的定位必须恰当。只有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不只是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过三者各归其位又互动互补的综合治理,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及中华民族的全方位伟大复兴。

报告下载:http://www.efnchina.com/uploadfile/2015/0113/20150113095217274.pdf

(编辑:时光)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