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浙江等地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其中浙江为2012年以来的首次“双降”。江苏、深圳等地不良“一升一降”。
截至2016年末,吉林、内蒙古等地区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在3%以上,但内蒙古已实现“双降”。辽宁、山东等地不良贷款率仍在2%以上,分别为2.96%、2.14%;贵州、厦门等地不良率也逼近2%,为1.86%、1.87%。不良重压之下,吉林、辽宁、山东、厦门等地银行业利润均出现负增长。
银监会1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2016年三季度末增加183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7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全年不良贷款率基本保持稳定。
“不良率主要是在国际经济弱复苏带动、‘去库存’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下,当前经济周期向好。原来作为不良‘大户’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等周期性行业的业绩有所好转。比如受涨价因素影响,采矿业业绩大幅好转。”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上海、浙江等地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其中浙江为2012年以来的首次“双降”。
截至2016年末,上海银行业资产总额14.4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各项贷款余额5.9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不良贷款率0.68%,较2016年初降低0.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404亿元,比2016年初降低76亿元。
截至2016年末,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余额13.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71%;不良贷款余额1777亿元,比年初减少32亿元;不良贷款率2.17%,比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此前不良贷款“重灾区”温州,其不良率由2014年最高点4.68%降至2016年底的2.69%。
“浙江当地的不良率确实在2017年有触顶回落的迹象。”一位股份行浙江分行负责人表示。
根据福建省金融办、福建银监局的消息,截至2016年末,福建省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双降”,但未披露详细数据。
江苏、深圳等地不良则为“一升一降”。
2016年末,深圳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78469亿元,比年初增长14.89%;实现净利润965亿元,同比增长0.94%;不良贷款余额435亿元,比年初增加72亿元;不良贷款率1.07%,比年初下降0.05个百分点。
截至2016年末,江苏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5.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6%;税后净利润1561.43亿元,同比增长7.60%;不良贷款余额1262.07亿元,比2015年末增加49.92亿元;不良贷款率1.36%,比2015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从不良资产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这三个地区最高。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制造业不良贷款比率高。批发零售业主要是因为行业中多为小微企业;另一方面受互联网的冲击比较大,酒店等商业也受到一定影响。个人贷款中,主要是个人经营贷款不良比较高。”一位国有大行高管表示。
此前,不良高发的原因除了经济周期影响外,部分地区和行业存在过度融资现象,内蒙古、陕西、福建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民间借贷、公众投资、担保投资等形成交叉影响。
在此情况下,作为传统产业大省的河南、黑龙江等地2016年不良贷款率微降,内蒙古出现“双降”。
2016年末,河南省存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6697.6亿元和53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6.8%;不良率2.9%,较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
截至2016年末,黑龙江省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5828.6亿元,比年初增加2420.9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283.1亿元,同比增长10.5%。不良贷款率3.4%,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
据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末,内蒙古自治区不良贷款余额757.65亿元,比年初下降7.39亿元;不良贷款率3.81%,比年初回落0.54个百分点。
截至2016年末,区域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仍在3%以上的为吉林、内蒙古,分别为3.85%、3.81%,其中,吉林仍为“双升”。辽宁、山东等地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96%、2.14%;贵州、厦门等地不良率也逼近2%,为1.86%、1.87%。
不良重压之下,吉林、辽宁、山东、厦门等地银行业利润均出现负增长。
截至2016年末,吉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33%;不良贷款余额663亿元,比年初增加100亿元;不良贷款率3.85%,比年初增加0.18个百分点;累计净利润212亿元,同比大幅下跌23.19%。
截至2016年末,辽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资产总额76180.82亿元,同比增长13.98%;不良贷款余额1144.61亿元,比年初增加128.1亿元;不良贷款率2.96%,较年初上升0.1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520.9亿元,同比下降11.91%。
截至2016年末,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10.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9%;不良贷款余额13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77.2亿元;不良贷款率2.14%,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725.8亿元,同比下降5.92%。
截至2016年末,贵州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30809.61亿元,同比增长23.00%;不良贷款余额332.04亿元;不良贷款率1.86%,比年初上升0.20个百分点。
厦门银监局表示,受部分企业信贷风险暴露影响,2016年不良贷款较快上升,不良贷款率1.87%,比年初上升0.39个百分点;受个别银行机构较大幅度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影响,全辖利润增速下滑,累计实现税后利润107.71亿元,同比下降29.06%。
“(不良率)阶段性会出现下降,比如三季度比二季度要好,剪刀差在减少。但主要看外部经济格局和趋势的判断。从内部数据看,关注类贷款仍不低。”前述大行高管表示,主要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新的动能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市场出清、去产能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产能输出也需要评估。
为此,多地监管部门提出守住风险底线,加强不良资产处置。
如河南银监局在2017年河南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坚持真实准确分类,及时有效处置不良,通过信贷资产流转、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核销、市场化债转股、重组等措施消化存量,采取重签合同、收回再贷等方式减少增量;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积极参与不良贷款处置。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辛继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