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利用“区块链”打造更好的金融体系

想象一下,我们将拥有一个比当今更有效率的金融体系。这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成本更低,因此使用成本也更低,同时它将变得更加稳健、易于操作、不易被滥用。想象一下,这个金融体系将帮助个人更好地控制他们的金融交易,同时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与身份。此外,这个金融体系还将帮助企业极大地简化与减少众多的金融及相关流程。最后,想象一下,监管机构能够更加容易地监测与管理这个金融体系,使得监管变得更有效率,帮助他们将未来的金融危机扼杀在萌芽之中。

作为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区块链”(blockchain)的崛起让包括我们在内的各大银行都开始憧憬重建我们的金融体系,来完成上述的许多事情。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我刚才所勾勒的完美境界,但是我们瑞银相信,这项技术将是真正变革性的。我们已经开始与同行一起携手,着力研究和试验“区块链”所带来的可能性。它的潜力是非常令人憧憬的。

信任引擎

“区块链”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突破,允许对手方直接开展金融(及其他)交易,而无需通过彼此信任的中介机构。从本质上来讲,它使人们可以相互分享可靠且自动更新的数据清单,这些列表不会被篡改,并且可供所有人查阅。

如果这听起来还并不够令人兴奋,那么请想想这一点: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保存这些数据清单,即我们的财富和金融交易记录。我们认为,目前已经建立起来的金融体系能够较好地帮助人们保管与使用他们的财富,这得益于全球各地成千上万金融机构采取了可靠且审慎的数据记录方式,而其背后是数以百万计的数据库。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种清单保管方式同样非常复杂,经常多有冗余,而且非常昂贵。

“区块链”则提供了一种优雅的方式,它不仅开放源代码,而且实现了去中心化,大大地简化了过程,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可是一条令人振奋的信息。对我们的金融体系和使用者来说,这将带来彻底不同的优化范例。

变得智能

让我来举几个例子:由于“区块链”带来的直接交易是即刻生效且不可撤销的,我们可以引入实时结算,这是银行业长期以来的梦想。它将有助于最终消除交易对手风险,并且腾出大量资金,同时显着降低交易成本。

通过给“区块链”添加完整的编程能力,我们可以创建“智能合同”:即在线的自主金融协议,只要它满足某些预定义的条件,就能自动执行。接着,“智能合同”可以被用来开发“智能证券”:即智能债券、股票和其他工具,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可以为自己提供服务,例如支付自己的利息与股息,并且成为自己的托管人。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将能够为个人创建“智能钱包”,帮助他们独立地开展大量的金融交易。如果这些钱包能够直接连入金融体系,它们可以被编程为私人投资组合经理,给个人提供大数据研究等服务,而这些服务目前只有金融机构才能提供。

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我们目前正在研究更多的潜在应用领域。虽然我们还不能知道有多少可能性会转化为现实,但是我们相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20年里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记,正如互联网在过去20年里所做的那样。

仍有挑战

尽管如此,在实现这个目标前,我们仍然需要面对一些非常严峻的挑战。其中有些挑战是技术性的:“区块链”需要克服速度与可扩展性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得益于加密技术,“区块链”本身非常安全,但是使用“区块链”的金融体系将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 ,其中包括如何维护目前极其重要的加密密钥。

其他的挑战包括如何将“区块链”类型的数据记录方式与“现实世界”相连。如果我们希望开发真正自主的“智能合同”,我们将有可能需要一个新的相关法律框架,来处理合同的法律问题。如果我们希望交易双方实现真正的直接金融交易,我们同样需要将“真实货币”引入“区块链”。虽然各国央行和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讨论基于“区块链”创造法定货币(这提升了加密美元和加密英镑的发展前景),我们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现实世界中,“区块链”的使用同样需要应对与身份相关的重大挑战。通过加密技术,“区块链”使得人们无需透露自己的身份,就能完成确认交易。如果大家都秉着诚信的态度来使用“区块链”,这将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特点。但是,这种能力可能会被滥用。长期以来,提高金融交易透明度与加强隐私保护似乎一直是两个相互排斥的目标。“区块链”有望解决这个两难之局,同时实现上述两个目标。然而,细节将决定成败。

区块链在中国

现阶段,中国在区块链领域的主要进展是成立了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联盟)――一家专注于区块链应用研发的非盈利性组织。该联盟尚在具体筹建过程中,但其目的是对现有区块链技术进行研发和改造,使之满足中国企业的需求,并为全行业设立标准,从而确保该项技术符合中国特定的法律环境。目前,该联盟吸引了15家包括金融服务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的成员。

而自去年上海举办全球区块链峰会以来,中国监管机构对区块链的兴趣日渐浓厚。与英国和许多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监管机构对区块链为本土金融市场带来的竞争优势似乎持开放态度。此后,中国监管机构开始参与国内区块链相关活动,以加深了解,并与地方和国际区块链项目开展对话。

此外,2016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公开表示对数字化货币进行调查,以响应中国投资者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兴趣。而China Ledger联盟的启动,也正是由于监管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对区块链兴趣日渐增强。

目前来说,中国对区块链技术的风险资本主要流向了国际公司。但中国的本土区块链初创公司正在兴起,而多家已建成的西方初创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中国,并将很快向中国拓展业务。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们希望发挥“区块链”的全部潜力,我们需要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展开合作。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全行业的战略架构以及一个涵盖基本功能的开源框架。否则,我们将有可能再次需要面对大规模碎片化的局面,这在过去已经严重困扰了新技术的发展。

我来解释一下。

在过去的技术革命中,各个主体往往会相互竞争,努力开发专有标准,并且试图从中获利。当人们发明电时,我们看到了直流电与交流电之间的竞争。而在录像带领域,我们看到了Betamax与VHS制式之间的竞争。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但远不止于此。

最初,竞争固然可以刺激技术的进步。然而,对大多数技术而言,只有制定了共同的标准,才能收获所有的好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延缓终端消费者受益的时间。幸运的是,我们眼前已经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互联网。这里有着一组基本的功能、协议和服务,没有人拥有它们,但是每个人都能够以此为基础加以利用。互联网革命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共同技术标准的力量。

基于“区块链”,我们有望创建出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协议,这同样是具有革命性的,但前提是我们整个行业必须共同搭建基本结构。对我们银行来说,这将让我们拥有更好的工具,而不再单打独斗。对我们的客户来说,这也将是一个福音。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挖掘“区块链”的潜力,帮助客户更快、更广地从中受益。

合作是关键

好消息是,这种合作已经发生了。去年,包括瑞银在内的一些国际银行加入了R3“区块链”联盟,目前正在开发“区块链”领域的相关标准。我们同样看到Linux基金会推出了“超级账本”(Hyperledger)项目,该项目同样致力于推动“区块链”在未来的开源发展。

许多银行都在各自努力地研究与试验这项技术。然而,我们需要以开放合作的方式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为此,我们瑞银在伦敦著名的 Level39技术孵化基地建立了我们的“区块链”实验室。在那里,我们能够与超过190家初创金融技术公司相互切磋,分享我们的见解,并且从他们的想法中受益。我们同样正在与同行携手努力,共同开发“区块链”功能。

通过这些最初的实验和项目,整个行业正在开展合作,努力解决规模较小、单独的“区块链”问题。我们希望,这些努力将帮助我们在未来解决“区块链”金融体系中更为巨大的问题。这将惠及每位参与者。

目前,我们无法确定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也无法预测何时我们可以做到。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互联网的发展为榜样,设法建立起一个共同的基础,那么我相信,大规模变革将更早地到来。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今日的众多想象很可能会变成明日的现实。

作者为瑞银集团首席运营官

(编辑:熊熊)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