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2015年阳光私募基金年度报告

一、证券类私募行业大数据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证券类私募基金行业:

15182只:已备案私募基金25369只,其中证券类私募基金15182只。

1.7289万亿元:私募基金实缴规模4.15万亿元,其中证券类私募基金实缴1.7289万亿元。

10965家: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其中证券类私募管理人10965家。

37.94万人:私募基金从业人员达37.94万人。

10925只:2015年证券类私募基金共发行10925只。

21家:2015年百亿级私募共计87家,其中百亿级证券类私募管理人21家。

430亿:FOF迎来井喷元年,2015年发行251只,管理规模430亿元左右。

1686只:2015年证券类私募基金共清盘1686只,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清盘基金总量达43%。

2000次:2015年证券类私募基金已披露分红2000次以上,创下历史新高。

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证券投资基金增速最高,较2014年增长271%;创业投资基金增速放缓。

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广东省(含深圳)私募管理人占比25%,为各地区之首;江苏省及浙江省在其他省市中脱颖而出,占比约10%。

据格上理财统计,目前旗下有产品运行的证券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共4248家, 204家管理规模超过20亿,占比4.8%。其中,管理规模50-100亿占比最高,21家管理规模超百亿。

据格上理财统计,管理规模超过20亿的中大型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中,86家位于上海地区,位居各地之首。


 

据格上理财统计,证券类私募基金共分9大策略,策略多样化特征愈发明显,股票策略占比降至67.54%。除管理期货、相对价值及债券策略2015年发行量较2014年有所下降外,各策略发行量均有所提升。

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证券类私募行业平均收益38.01%,显著超越沪深300(同期5.58%),宏观对冲策略超越股票策略夺冠。其中,宏观对冲策略、股票策略、管理期货策略前1/4收益接近翻倍。

二、八大策略年度表现

(一)股票策略

行业概览:发行清盘均翻倍,股票型百亿私募达16家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31,正在运行中的股票型证券类私募基金已达10254只,涉及私募公司超过2200家。受益于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行情,2015年股票型证券类私募基金发行量快速增长。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共发行股票型私募基金6696只,超过2014年全部策略的私募发行总量;其中,上半年股票型私募基金的发行数量占全年发行量的60%以上。

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给不少私募公司带来了致命的一击,清盘基金数创历史新高,其中不乏清水源投资、混沌投资等行业知名私募。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共有1686只基金清盘,接近2014年的3倍,相当于过去4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其中,6月股灾以后清盘的数量达1191只,占全年清盘总量的70%以上,在这些清盘基金中,85%以上的基金为股票型私募基金。

 

2015年百亿级证券类私募巨头蓬勃发展。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年底,百亿级证券类私募已达21家,其中,16家主要采用股票策略。而2014年底,百亿级证券类私募仅7家,其中4家以股票策略为主。

百亿级私募的崛起与股市行情密不可分。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伴随着牛市行情,2015年6月,百亿级证券类私募数量达到年内巅峰,共计28家,其中20家以股票策略为主。而随着下半年股市的巨幅下调,不少私募公司旗下基金收益大幅回吐,加上客户主动赎回,股票型百亿级私募数量略有下降。

业绩表现:6成基金收益低于40%,翻倍基金仅占5.55%

2015年股市大起大落,而与之关系最为紧密的股票型证券类私募基金也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落差。上半年股市快速上涨,大多股票型证券类私募管理人赚得盆满钵盈;下半年股市急速下跌,不少私募遭遇净值腰斩甚至提前清盘。在历经颠簸之后,2015年股票型证券类私募基金平均收益38.18%,超越大盘32.60%,较2014年上涨6.78%。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收益排名前1/4的股票型证券类私募基金平均收益94.49%,排名后1/4的平均收益为-4.22%,业绩分化较为明显。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收益低于40%的产品所占的比例达到60.3%,而收益翻倍的股票型证券类私募基金仅占5.55%。

 

年度排行

 

 

2015年下半年未在托管平台公布净值的“华银精选”净值浮出水面,最终以1403.07%的超高收益超越“象舆行思源1期”,摘取私募冠军。格上理财数据显示,“华银精选”业绩爆发期在下半年,股灾前该产品2015年收益85.31%,随后股灾爆发,但其业绩持续爆发,涨幅达711.09%。据格上理财了解,华银精治主要做一二级市场联动投资,对于看好的投资标的,公司一方面会直接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另一方面也会参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公司持股高度集中,持股周期一般在1-2年,期间会做波段操作。2015年,公司投资组合中有1只重仓股年内翻10倍,下半年最高涨幅近800%;另有3只个股涨幅超过5倍。例如,据华银精治透露,其2013年开始布局“金证股份”,持有期间该股最高涨幅超过15倍,今年最高涨幅近500%。

 

(二)管理期货策略

 

行业概览:下半年发行放缓,2015年较去年发行量减半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31,管理期货策略私募基金共792只(单账户除外),其中,主观操作策略居多,占比59.89%,涉及200多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2015年度,管理期货策略私募新增基金251只,相较于2014年的431只有所下降。从月度发行数量来看,2015年前五月发行量较高,平均每月发行约30只,下半年逐步缩减。

 

自2014年新兴策略逐渐兴起,管理期货策略私募成为合格投资者多元化选择的目标之一。据格上理财分析,2015年上半年股市牛市格局下,投资者配置管理期货的热情不减,但在下半年股灾影响下,投资者信心倍受打击,观望情绪浓厚,加上股指期货和程序化交易受限,管理期货策略私募基金骤然降温,新产品发行放缓。

 

 

业绩表现:收尾业绩相差近500%,分化加剧

 

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度管理期货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27.13%,总体业绩分化较大。格上理财数据显示,管理期货2015年累计收益首尾相差近500%,前1/4与后1/4平均收益相差超100%,其中主观期货策略相差超160%。

年度排行

 

格上理财发现,管理期货策略私募的运作规范性有待加强,众多高收益期货基金未在托管平台公示净值或未提供估值表,还有部分私募基金以单账户形式存在。为保证排名的公允性及准确性,格上理财仅对托管平台公布净值或提供估值表的基金进行年度收益排名。

 

 

富善投资旗下产品“富善致远2号”以82.96%的累计收益位居榜首,领先程序化期货第二名19.71%的收益。据格上理财了解,富善投资自成立以来专注量化对冲投资,是国内CTA策略的先锋,并获得了2014年度金牛私募管理公司(宏观期货策略)奖项,旗下CTA基金具备多品种、多策略、多周期的特点。

睿福投资旗下“融智新锐5期” 位列主观期货首位,2015年收益42.04%。据格上理财了解,睿福投资付爱民为操盘手出身,曾多次在期货实盘大赛中摘得奖项,主要以中长线趋势投资为主。

行业反思:期货交易受限,新策略研发能力引关注

2015年9月以来,股指期货交易政策收紧,程序化交易受限,对管理期货策略私募影响较大,导致其部分策略失效。但私募管理人并未停止工作,而是积极研究应对之策:研发新策略,抑或转战其他市场或品种,如商品期货、期权等。

但格上理财发现,并非所有私募管理人都能成功转战新领域。首先,这对私募管理人的投研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研发新策略并非一日之功,不是招聘一个新的团队便可以简单叠加出成效的;再者,新策略需要经历市场的反复检验与优化,小白鼠式的新策略也很难得到投资者的普遍信任;最后,部分私募基金投资范围受限,如有些结构化产品明确规定不能投资商品期货,由股指期货转战商品期货的想法便难以实施。因而,格上理财发现,部分私募管理人选择离场观望,不仅暂停发行新基金,运行中的基金也不得不降低仓位甚至停止交易。经历这轮市场震荡及政策变革的双重考验后,管理期货策略私募管理人不得不反思如何建立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将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三)相对价值策略

行业概览:行情与政策双击,发行量降至全年总量的3%

相对价值策略主要包含套利策略和阿尔法策略。2010年股指期货推出后,该策略已逐渐成长为继股票策略、管理期货策略之后的第三大策略。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31,相对价值策略私募基金共968只,占运行中的证券类私募基金总数的6.38%,涉及146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其中,盈融达投资、礼一投资、申毅投资、金锝资产等管理规模较大。2015年发行的相对价值策略私募基金共378只,虽然绝对数量上与2014年相当,但发行占比明显下降,仅占2015年证券类私募基金发行总量的3.46%。

自2012年起,随着中金所放开套利编码,相对价值策略私募基金得到显著发展,发行量占比持续增长。而2015年对于相对价值策略而言,可谓多事之秋。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随着A股牛市的到来,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相对价值策略基金10%-20%年化收益水平对投资者吸引力明显下降,发行量占比也随之显著下降至2%-3%左右。2015年年中,A股急跌,相对价值策略与市场低相关性优势凸显,部分私募基金甚至逆势上涨,因而在股票型私募基金遭遇清盘潮、发行量萎缩的情况下,该策略7月、8月发行量占比反而显著增加为9.09%、18.45%。然而,9月7日起,中金所对股指期货采取严格限制,格上理财数据显示,相对价值策略私募基金也随之进入寒冬,发行量占比重回2%-3%附近。

业绩表现:上半年业绩贡献大,复合策略初露头角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相对价值策略私募基金2015年平均收益24.02%,其中阿尔法策略平均收益27.45%,套利策略平均收益18.93%,全年业绩表现也是喜忧参半。上半年在A股行情火热的背景下,阿尔法策略与套利策略基金均有较多投资机会,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相对价值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已达22.90%。但9月后,由于监管政策趋紧,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量和活跃度显著下降,期货市场开始长期处于负基差状态,部分相对价值策略无法顺利展开或没有较好投资机会。如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策略基本失效,阿尔法策略则要同时跑赢股指和负基差才能获取正收益。因而导致相对价值策略下半年仅平均收益0.92%,贡献甚微。

格上理财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随着市场监管政策的变化,大多数单一策略的相对价值基金难以获利,私募管理人们开始将套利策略和阿尔法策略相结合,并积极探索新的投资模型,以便获取稳健的投资业绩。

年度排行

格上理财在排名过程中要求阿尔法策略基金的市场风险敞口不大于20%,以便于与股票多空策略区分开来。尊嘉ALPHA1号基金在2015年股灾期间以不超过6%的回撤为投资者避免了损失,守住了胜利果实,最终以超过70%的收益获得2015年度阿尔法策略收益冠军。

套利策略包含期现套利、跨期套利、统计套利、分级基金套利等。盛冠达投资以商品期货套利和期限套利为主策略,其代表产品盛冠达万嘉盈基金最大回撤不超过4%,并以56.15%的收益摘得2015年度套利策略收益冠军。

(四)债券策略

行业概览:市场热情骤降,不改长期配置的基石地位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格上理财数据统计,2004年末债券市场的总量不足5万亿元,截至2015.12.31,债券市场规模已达47.9万亿元,位列世界第三,其中,我国企业债券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

自2011年至今,债券策略基金发行量增速迅猛,尤其在2014年固定收益类信托刚性兑付危机出现后,债券策略私募基金逐渐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31,国内共发行债券策略私募基金502只,占全部证券类私募基金的3.31%,涉及84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新成立债券策略私募基金108只(不含券商资管、信托、银行等发行的债券基金),占债券策略私募基金总量21.51%,相较于2014年成立的196只,发行量明显缩水。但长期而言,低风险、低收益的显著风格特征,使其仍是资产配置的不错选择。

年度排行

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债券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11.06%。为保证业绩的可比较性,对于结构化债券基金,以基金整体收益率为准。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领新投资旗下“领新众筹7号”以42.94%收益夺冠。乐瑞资产旗下2只产品“乐瑞強债5号”和“乐瑞強债4号”分别斩获33.03%、22.20%收益均进驻2015债券策略年度收益前十。

值得注意的是,泓信资本旗下安盈系列产品表现突出,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泓信安盈3期及安盈5期成立不到一年,2015年分别斩获35.78%及25.40%的高收益。由于本榜单要求上榜基金均运行满1年,故而与年度排行失之交臂。据格上理财了解,泓信资本认为2016年信用息差有望重新收敛,而信用债波动率也大概率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带来更多交易性机会,为赚取信用债阿法尔超额收益提供了理想环境。

 

(五)宏观对冲策略

行业概览:发展逐步提速,但发行量占比仍不足1%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截至2015.12.31,采用宏观对冲策略的证券类私募基金共138只,涉及45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仅占全部证券类私募基金0.91%。其中,2015年新成立基金73只,约占该类基金总量的50%。

相较于国外对冲基金,目前国内宏观对冲基金在私募行业占比仍较低,格上理财认为,主要原因是宏观对冲策略对基金经理及投研团队视角的广度和深度均要求严苛,同时受制于国内外汇、利率等金融衍生品品种稀少,该策略发展较为缓慢。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私募管理人日益成熟,宏观对冲策略将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业绩表现:平均收益位列榜首,股灾期间初露锋芒

据格上理财统计,宏观对冲策略私募基金2015年平均收益42.20%,经受住了牛市、暴跌、震荡市等多样化行情考验。纵观2015年,上半年宏观对冲策略私募基金牛市淘金,平均收益35.86%,在各策略中排名第三。而下半年,股票策略在A股暴跌期间损失惨重;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再加上长期负基差的行情,导致阿尔法策略、套利策略、以及跟踪股指期货的CTA策略纷纷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投资品种最广泛的宏观对冲策略私募基金迅速调整,格上理财数据显示,7月以后,该策略连续取得获得月度平均正收益,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

宏观对冲策略基金经理将投资视角扩充至涵盖股票、股指期货、商品期货、期权、债券等多类投资品种,以宏观视角把握大类资产投资机遇,格上理财调研发现,投资经验不同的基金经理在运用宏观对冲策略时也各有所长。如善于选股的从容投资在2015年上半年紧抓牛市行情,稳居宏观对冲策略前五,在下半年股市的重创中与月度排行榜失之交臂;精于商品期货的泓湖投资则不受下半年股市及股指期货限制的影响,在市场一片低迷中走出独立行情。

年度排行

据格上理财统计,乐正资本鼎盛以187.90%的收益位居年度巅峰榜榜首。尊嘉资产两只基金2015年均获得90%以上收益,入围行业前五。据格上理财了解,其主要投向股票、商品期货、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涵盖30余个交易品种,通过程序化决定投资组合及配比,并结合CTA策略择时交易。

(六)组合基金

行业概览:FOF井喷元年,发行量为去年的1.7倍

2015年可谓FOF井喷元年。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31,采用组合基金策略的证券类私募基金共431只(不含银行、券商管理的FOF),管理规模约430亿元左右,涉及110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其中,2015年成立组合基金251只,约占发行总量的60%,是2014年发行量的1.7倍。而相比海外,目前我国证券类私募FOF尚处起步阶段,管理规模仅约占证券类私募总量的2%,而2014年底美国FOHF便达对冲基金总量的17%,证券类私募FOF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业绩表现:同质化明显,FOF管理专业度亟待提升

目前,国内组合基金仍以配置股票策略基金为主。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组合基金平均收益29.52%,与股票型私募基金呈同涨同跌之势。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前海方舟FOF财富管理1号”以158.33%的收益跻身组合基金年度榜首。值得注意的是,“格上创富一期”2014年、2015年各收益35.83%、37.40%,是唯一连续2年位列前五的组合基金。

行业反思:危与机并存,专业、规范、多样化是发展方向

FOF蓬勃发展的同时,产品设计、营销募集、投资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如:投资定位不清,采用极端配置,导致基金净值波动大,背离组合基金“长期获取稳健收益”的宗旨;操作交易中,FOF投资品种受限,多以股票型私募和ETF等工具型公募基金为主,导致投资同质化问题严重;托管机构、销售机构等FOF运作的辅助机构专业级亟需提升;行业规范及监管也有待提高等。

证监会及中国基金业协会高度重视组合基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中国基金业协会主办、格上理财承办了FOF 研讨会,且由格上理财和歌斐投资共同起草了第一份正式的FOF行业研究报告,共同探讨FOF行业发展的路径、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案,力求为FOF营造健康规范的发展环境,切实为投资者提供收益平稳、风险分散的长期投资品种。

三、证券类私募行业新特征

(一)规模大跃进,21家百亿级证券类私募,管理规模达行业总量的30%

百亿级证券类私募大跃进:2015年增至21家

据基金业协会披露数据,截至2015.12.31,共有87家私募管理人(涵盖证券投资类、股权投资类和创业投资类私募)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与年初相比,数量接近翻倍。

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31,管理规模过百亿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已达21家,其中,淡水泉投资、星石投资、和聚投资、展博投资等14家为今年新晋百亿级私募。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中旬股灾的扼杀下,原点投资、混沌投资、等部分私募规模大幅缩水,百亿级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也相较于年中的28家有所减少。

二八分化加剧,2%的机构管理规模达行业总量的30%

证券类私募蓬勃发展的同时,行业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格上理财调研了2637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其中有发行公开产品的1169家,统计发现,管理规模在10亿以下的占比最高,约占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总数的84%,而其管理规模仅约占行业的15%;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仅占1.79%,但其管理规模约占行业的30%。

7家证券类私募规模增长超百亿,四大路径促发展

 

管理规模无法突破百亿关口是大多数私募面临的发展难题,即使是老牌私募,也大多一筹莫展。格上理财数据显示,成立满一年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超过6000家,近1300家成立5年以上,但截至2014年底,管理规模破百亿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仅7家,2015年刚刚增至21家。其中,景林资产、淡水泉投资等7家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2015年年内增长超百亿,格上理财分析认为,其规模壮大的发展路径主要分为四类,即平台化发展、发挥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借力机构投资者、以及依赖基金经理综合能力。

此外,格上理财发现,有些采用特殊策略的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同样能够做到规模的快速扩张,如百亿级私募中的恒泰华盛、东源投资、瑞华投资,均以定增基金为主。定增基金在近两年迎爆发式发展,尤其是上半年一度是市场的香饽饽;再者,定增基金对规模有较高要求,单只产品动辄亿元,规模扩张也是水到渠成。

格上理财认为,无论采用何种扩张路径,投资策略的成熟、团队的培养和机制的稳定都需要长时间摸索与积淀,并非一蹴而就。如淡水泉投资成立于2007年,截止2014年已有七年的时间,其管理规模尚不足50亿,但在2015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犹如竹子向下深扎根,长期积累沉淀,才能换来后期的枝繁叶茂一样,长期的专注及专业,方能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二)行业大洗牌,1589只私募基金清盘,是过去4年的总和

2015年A股市场可谓惊心动魄,证券类私募行业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清盘潮。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12.31,2015年清盘的证券类私募基金共1686只,接近2014年的3倍,相当于过去4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且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清盘基金总量的比例高达43%,较2014年的20%占比翻倍。

9月以来清盘激增,“杠杆市”后遗症是诱因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以来证券类私募基金清盘数量明显增加,共954只,占全年清盘基金总数56%,主要原因有两点:

1.私募井喷式增长,到期清盘基数加大。2014年8月21日正式推出《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后文简称《办法》)后,证券类私募基金呈井喷式增长,许多2014年8月后成立的私募基金自2015年9月后开始到期清盘。格上理财数据显示,9月后清盘的产品中,77%集中成立于2014年9月至12月,且近95%为1年期基金。

2.“去杠杆”催生大量私募提前清盘。2015上半年,牛市高收益吸引了大量的场外配资疯狂涌入,而下半年在“去杠杆”引发的快熊中,大批高杠杆基金遭受腰斩,击穿清盘线后纷纷被迫清盘。同时,从2015年2月起监管层便开始管控场外配资,6月加大力度严控,最终在9月给予其“最后的期限”。于是,9月、10月大量带有杠杆属性的“伞形信托”提前清盘,如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云南信托的“私募工厂”系列有百余只基金提前清盘。

行业洗牌加剧,最高7成基金提前清盘

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清盘的证券类私募基金不仅总量多,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清盘基金总量比例更高达43%,明显高于2014年的20%。其中,3月、4月大盘疯涨行情中,提前清盘的基金占比最少,但在6月中旬大盘开始深度回调后,提前清盘基金的占比迅速攀升,七月达到最高,在清盘基金总量中,71.43%为提前清盘。

格上理财认为,大比例基金提前清盘,除了行情因素(熊市导致巨额亏损)、监管因素(清理场外配资)外,私募公司盲目扩张也是重要原因。部分证券类私募机构过于热衷于营销,意图借助牛市高收益迅速扩张管理规模,具体表现为:基金成立时点缺乏选择,很多基金成立于股市高位后便一蹶不振;无视管理能力承载上限盲目扩张,新基金成立速度远高于团队成熟速度;产品条款与投资理念脱节,为满足营销口味,简单粗暴设立清盘线;只认资金不认人,与投资者风险偏好严重不匹配等。

清盘不是洪水猛兽,理清原因很重要

基金清盘仅仅是基金终止运行的一种说法,并非均为投资中的恶性事件,需要理性对待。一般来说,证券类私募基金清盘分为到期清盘和提前清盘,其中,到期清盘是正常的投资运作环节,而提前清盘需要区分主动提前清盘和被动提前清盘。

格上理财认为,主动提前清盘主要源于证券类私募机构对管理规模的控制、对产品策略布局的调整、对基金销售渠道的调整、以及满足专项产品客户需求等。例如:私募机构为了控制管理规模,会提前终止部分基金;在对于公司产品投资策略布局进行调整时,可能对非重点投资策略及相关产品进行清理,使投研力量更集中于优势领域;在终止与个别渠道合作时,也可能会提前终止在该渠道发售的基金;对于由于某些专项产品,高净值客户或机构投资者需要动用资金,也可能导致产品提前结束。

因而,无论出于行情因素、监管因素、还是私募机构管理因素,被动提前清盘都是非正常投资行为,需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对于主动提前清盘的基金,则无需过度恐慌。

(三)私募分红超2000次创新高,分红时点有讲究

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私募已披露的分红次数达到2000次以上,涉及私募产品超过千只,相较于2013年的301只和2014年的969只,2015年分红的私募产品数量又一次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除却券商自营或券商资管产品,由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发行的基金分红次数达到1074次,涉及私募基金557只。

4月迎来分红高峰,股票型私募分红最多

受益于上半年火爆的A股市场,大多数股票型私募产品在2015年上半年都赚得盆满钵盈,其给投资者的分红自然也水涨船高。据格上理财统计,私募管理人发行的股票型私募产品2015年分红次数最多,405只股票型私募基金累计分红次数达777次,占比72.35%。

在月度分布上,4、5、6、12月分红次数最多,分别为139、109、113、122次。此外,格上理财统计发现,私募产品的月度分红次数与股市走势呈现较强的一致性。截至4月底,沪深300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已达34.42%,在过热的市场行情下,不少私募管理人通过分红的方式将浮动盈利转化成投资者收益,既锁定了收益,又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而随着行情6月开始急转直下,大多数私募基金转攻为守,8月大盘探底的同时,私募基金分红次数也降至低位,当月仅分红61次。

格上理财对2015年证券类私募基金的分红幅度进行了统计,发现象舆行投资旗下的“象舆行思源1期”今年以来分红额度最大,每份分红金额达到了5.734元。据格上理财了解,浙江象舆行投资成立于2013年8月,“象舆行思源1期”是其目前管理的唯一一只公开产品,2014年8月基金成立至今累计收益达927.53%。2015年8月,该产品运行满一年,公司对其进行了第一次分红。

分红时点选择有讲究,安州投资股灾分红后净值仅为0.54

由于分红方案需提前出具,分红时点及分红金额的选择也需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格上理财数据显示,安州投资旗下多只产品在2015年7月份进行了分红,且分红幅度较大。但由于分红时点选择不当,导致其不仅将收益全部分配,连本金也部分返还给了客户,分红后产品的单位净值直降至1以下。

如“安州价值优选2号”分红前6月26日净值仍居1.9010高位,其计划分红0.65元/份,如按正常行情计算,该产品分红后仍具备一定安全垫。但随着股市暴跌,“安州价值优选2号”一周亏损37.30%,导致其7月3日分红前净值极速降至1.1920,分红后单位净值仅为0.5420。“安州价值优选1号”、“安州价值优选3号”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

牛市收益筹码较多与营销动力成为分红激增的主要原因

据格上理财了解,目前大多数私募公司主要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控制产品规模,减少投资压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守住投资者的既得利益,让投资者更为放心;此外,通过定期现金分红可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更多的资金,从而实现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张。

也有部分私募采用份额分红的方式,即将部分收益转化为产品份额,重新分配给已有投资者。格上理财认为,虽然在这种分红方式下,投资者的权益实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但其对潜在投资者同样具备吸引力,私募管理人可以在保持原有规模不变的情况下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

与往年相比,今年私募分红的积极性更为高涨。一方面,今年上半年股市的繁荣为不少私募带来了较好业绩,从而为分红积累了大量筹码。据格上理财统计,截至2015年5月底,私募行业平均收益47.82%,而股票类基金行业前1/4平均收益高达103.5%。

另一方面,私募行业的快速扩张也为分红激增提供了动力。2015年众多新私募崛起,而通过分红来增加基金的吸引力无疑是规模扩张的便捷途径。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进行分红的私募管理人中,42%以上的私募公司成立未满三年,新生代私募在牛市高业绩的推动下,具有较强的分红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分红这种营销方式的动力持续性强,即使在牛市掉头向下转为熊市、 震荡行情后其分红的意愿也并未减弱,2015年下半年行情遇冷后私募分红虽然有所收敛,但相较往年仍居高位。

分红是把双刃剑,需理性看待

格上理财认为,私募分红的目的无论是控制规模还是扩张规模,应是在私募管理人综合评估自身管理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得出的专业决策。若以营销为目的过度分红,可能对投资者及私募管理人造成双重伤害。

现金分红虽然可以让投资者提前兑现部分收益,但其在降低利润回吐风险的同时,也被迫失去了这部分资金继续盈利的可能。格上理财认为,对于长期看好所投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而言,频繁分红并非其投资的初衷,而重新追加投资又增加了额外的投资成本。

对于私募管理人而言,格上理财认为,以营销为导向的频繁分红可能导致资产管理规模的波动加大,进而对投资操作产生干扰;同时,部分基金合同中设置了警戒线或清盘线,如果分红幅度过大,导致分红后净值安全垫薄弱,一旦遇到极端行情,则可能面临击穿清盘线的风险。

四、远见卓识,方执牛耳,私募行业发展十大趋势

2015年,证券类私募基金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行业地位大幅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日趋严厉的监管,优胜劣汰逐渐成为常态。格上理财从行业发展、行业监管及合作机构关系三个角度,盘点2015年出现的新变化,揭示其中体现的十大证券类私募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发展趋势

业务扩张:多家知名私募开展公募业务

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有27家公司申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其中不乏鹏扬投资、凯石益正、重阳投资等知名私募管理人的身影。格上理财认为,私募进军公募领域,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拓宽产品发行渠道,扩张资产管理规模;同时,也对私募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具体而言,首先,由于公募业务涉及更为广泛的投资者,在监管、信息披露、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也更为严苛;第二,管理规模的迅速扩张,将对投资策略的承载上限、投研团队的支持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再者,公私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特征差异明显,私募管理人应在投资策略上加以区分。

投资新蓝海:海外市场、一级市场

私募出海潮再次高涨,据格上理财了解,2015年成立的QDII私募基金达到80只,是去年的4倍以上。格上理财认为,私募积极出海,一方面可拓宽投资市场,丰富投资工具,另一方面通过投资海外资产,适度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

另外,2015年私募参与定增、并购重组、举牌的热情高涨。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共发行定向增发概念私募基金1467只,为之前发行总和的4倍多;在上市公司举牌上,私募管理人也较为积极,如2015年新价值投资成立了4只举牌基金。格上理财认为,参与一级市场直接介入投资标的的运作管理,方便更好的把握投资资产的价值,增加投资的确定性,亦可实现一二级市场联动,增加投资收益,但在注册制、分层、转板等背景下,简单粗暴的投资模式将逐渐消亡,对私募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将要求更高。

策略多样化:跨领域策略受重视

2015年股灾期间,股票策略损失惨重;股指期货交易受限,再加上长期负基差的行情,导致阿尔法策略、套利策略、以及跟踪股指期货的CTA策略纷纷陷入困境,产品业绩停滞不前。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量化对冲基金开始向多领域、多策略的方向突围,缺乏策略研发能力的私募管理人将面临淘汰;另一方面,涵盖债券、期货、期权等品种的宏观对冲策略愈发受宠,多领域的全才型基金经理受追捧。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成立73只宏观对冲策略私募基金,达到该类基金总量的一半。

FOF井喷元年:发行量为以往总量的2倍

据格上理财统计,目前我国证券类私募FOF管理规模约430亿元左右,仅约占证券类私募总量的2%,而2014年底美国FOHF便达对冲基金总量的17%,未来发展空间巨大。据格上理财统计,2015年由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发行的FOF共251只(不含银行、券商管理的FOF),是2014年发行量的1.7倍,2015年可谓FOF井喷元年。

格上理财认为FOF产品具有分散风险、组合管理等特点,可以满足投资者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对比海外,我国FOF的发展相对落后,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步入市以及投资标的丰富化,国内FOF终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洗牌加剧:清盘激增,优胜劣汰突显

2015年证券类私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清盘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686只产品清盘,为2014年清盘产品数的3倍左右,相当于过去4年清盘基金数量的总和。

格上理财认为本次清盘潮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多数2014年8月后成立的证券类私募基金自2015年9月开始到期清盘;2)在监管层“去杠杆”的压力下,股价大跌,大量证券类私募基金击穿清盘线后被迫清盘;3)部分私募管理人盲目扩张管理规模,股灾来袭,大多数私募未能经受住考验,导致提前清盘。格上理财认为,在飞速发展的模式下,证券类私募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将成为必经的发展阶段。

行业监管趋势

扶持:资本市场日趋开放

2015年6月15日,央行金融市场司发布《关于私募投资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证券类私募基金自此准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暖流稳健1号”成为完成银行间债券市场准入备案的首只私募基金。格上理财认为,此举一方面表明证券类私募已经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意味着对其投资能力及风险控制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规范:打击投机,规范交易行为

为控制杠杆的过度使用,打击投机行为,证监会系列组合拳出击,从交易规则细化到机构、个人投资者审查,全面规范私募的交易行为。格上理财认为监管机构频频出手,正体现出其对私募行业发展的极度重视,意在促使行业趋于规范、成熟,为私募行业提供一个更加规范的广阔平台。如:

6月起叫停场外配资端口接入,禁止券商为场外配资活动提供便利;

8月两度调整股指期货交易规则,抑制投机、干扰市场公平等行为;

10月对期货公司违规账户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整顿配资;

11月打击恶意操纵股价行为,私募神话徐翔等一系列机构及个人接受审查;

12月叫停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挂牌新三板及银行申请私募基金牌照等。

 

自律:规范公示、宣传、销售等行为

伴随着私募行业的井喷发展,证券基金业协会频频发力,从行业公示、诚信监管、内部控制、合同制定、销售行为等方面加强管束,监管办法密集发布,同时,对于失联、公开宣传等违规行为及相关机构进行公示,向公众提示风险。

合作机构发展趋势

发行通道、销售渠道多样化

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发行新基金不再单纯依托信托、公募专户、券商资管等通道,丰富的托管券商成为新宠;销售基金时,银行、券商也不再一家独大,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合作日趋加深,机构合作趋向多样化。格上理财认为,多方参与的格局有利于行业竞争,进而提升专业度、降低费用等;而财富管理机构数量以及管理规模的爆发式增长,也体现了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及投资者对财富管理行业认知的转变。

专业度要求大幅提升

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与托管券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合作在不断加深的同时,对其规范程度和专业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格上理财发现,券商在扩充托管规模的同时,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良莠不齐;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也存在业务量的增加与专业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不匹配等问题,大多数财富管理机构缺乏对投资标的筛选及主动管理能力,获取优质项目的能力也有待加强。随着行业监管日趋完善,专业度欠佳的机构将面临淘汰。

延伸阅读

历届私募冠军今何在?

一年一度的私募冠军争夺战即将落幕,在关注今年冠军花落谁家之际,格上理财带您盘点过去八届私募冠军,他们当初如何夺冠,如今是何等境遇?回首过去八年,A股市场大起大落,他们的经历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07年私募冠军:中国龙投资团队(现涌峰投资)

最早的阳光私募品牌,风格稳定

冠军基金当年收益:216%(同期沪深300:161.55%)

夺冠后表现:2008、2011年熊市表现较好,2015年收益7.09%。

以赵凯为核心的中国龙投资团队原隶属于云南国际信托,后于2012年自立门户,成立涌峰投资,并沿用中国龙品牌。旗下设多位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整体偏稳健,由于擅长行业、交易灵活度等有所不同,基金业绩存在一定差异。据格上理财了解,其长期看好银行、医药等领域,在熊市下保持较好的防御性,当所关注领域有明显趋势行情时,业绩表现突出。

【格上启示】相对于跑得快,活得久是对私募机构更严峻的考验。涌峰投资的中国龙品牌从2003年运作至今已超过12年,虽然大多数年份其表现仅处于行业中游水平,但长期而言,同样实现了年化收益21%的可观回报。格上理财认为,私募公司能有自身独特的投资风格和适应的市场,并长期坚持,是取得长期稳健收益的重要武器之一。

2008年私募冠军:金中和投资

经理分家,旗下基金业绩分化

冠军基金当年收益:23.97%(同期沪深300:-65.95%)

夺冠后表现: 2011年熊市再次跻身前十,2015年收益约50%,旗下基金业绩差异超过40%。

金中和投资成立初期,由邓继军和曾军双基金经理带领夺得2008年私募冠军。二人投资理念差异较大,邓继军侧重自下而上挖个股,而曾军擅长宏观经济趋势判断,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配置。后邓继军单飞,2010年成立泰达鼎晟,金中和投资则由曾军独挑大梁。格上理财数据显示,分道扬镳后,二人发展均中规中矩,邓继军带领的泰达鼎晟一路高歌猛进,但在股灾中惨遭腰斩;曾军管理的金中和投资则常年位列中上游,但旗下同一基金经理、同一期间基金,今年业绩差异超过30%,让投资者倍感困惑。

【格上启示】投资者选择私募机构,选择的实际是信任。而投资信心的构建并非源于一时的优秀业绩,也非一只基金即可代言。格上理财认为,私募品牌的构建不仅需要严谨的投资体系,在经历不同市场行情下均能从容应对,维持行业中上等水平;还需要尽量保持业绩的一致性,增强投资业绩的说服力。

2009年私募冠军:新价值投资

业绩与规模成反比,拓展新策略谋出路

冠军基金当年收益:192.57%(同期沪深300:96.71%)

夺冠后表现:夺冠后一度下挫到行业末位,2013年起再有起色,2015年收益为62.24。

新价值投资核心人物罗伟广系券商分析师出身,偏爱中小市值成长股,并重仓杀入,持股集中。2009年的优异业绩让新价值投资迎来管理规模的大幅扩张,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仅2010年其发行了10多只新基金,管理规模从2009年的5亿元迅速扩张到30多亿。而投研团队建设以及投资策略调整并未跟上规模扩张的脚步,重仓股频频爆雷让其应接不暇,全线回落的业绩加速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背弃。如今,新价值投资开始拓展新的投资领域,其于2013年8月成立定增基金,逐步涉猎一级半市场;2015年又成立4只举牌基金,开始了对“一二级市场联动”的探索。

【格上启示】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追求绝对收益是第一宗旨,规模的扩张需限定在自身及团队投资能力的舒适范围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格上理财调研了22家百亿级证券类私募管理人的发展路径发现,做大规模除了借助明星基金效应,快速吸纳资金外,长期而言,私募机构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及特点,通过提升自身投研及管理能力、培养机构投资者、构建多产品线等路径,实现业绩与规模的同步发展。

2010年私募冠军:世通资产(现康庄资产)

“世通”变“康庄”,急涨急跌属性未改

冠军基金当年收益:86.16%(同期沪深300:-12.51%)

夺冠后表现:业绩连年下跌, 2015年收益47.53%,年内最高涨幅、最大回撤均达80%。

常士杉在2007年底创立世通资产,凭借“三低买入法”、“滚动复利法”,利用波段操作,使“世通1期”从2009年四季度起,净值由0.42一路飙升至1.42,摘取2010年私募桂冠。与众多私募冠军一样,规模的急剧扩张紧随其后,但未做好充分准备的常士杉在随后两年业绩一路下滑,旗下基金净值最低跌至0.5。2013年6月,世通资产正式更名为康庄资产,但其管理基金急涨急跌的风格似乎并没有很大变化。格上理财数据显示,常士杉管理的“康庄1期”2015年最高收益达到85.76%,但股灾期间最大回撤也近78%。

【格上启示】生猛的业绩上涨必然吸引眼球,但控制好管理规模的扩张速度、保护好胜利果实,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来说更加重要。格上理财认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应该是专业的风险管理者,只有把控好投资风险及公司管理风险,才有可能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的回报。

2011年私募冠军:呈瑞投资

原冠军团队解体,转向平台化发展

冠军基金当年收益:31.31%(同期沪深300:-25.01%)

夺冠后表现:业绩差异大是常态,2012年有基金跻身行业前三甲,而有的则表现惨淡,2015年收益约39%,业绩差异超70%

芮崑带领的呈瑞投资在2011年慢熊中一举夺冠,名声鹊起,但在夺冠当年,便由于其管理的基金业绩相差近50%,遭到业内外的广泛质疑。随后2013上半年,芮崑便清空手中股份,离开呈瑞投资,从公司股东结构、基金经理到投研团队大换血。目前,公司下设新三板、定增、量化等多条产品线,向平台型私募发展,新的投研及管理班子还缺乏长期的历史业绩检验,投资能力尚未定论。

【格上启示】旗下基金业绩的一致性、以及投研团队的稳定性是影响私募公司未来确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旗下基金业绩分化过大,其明星基金业绩的可参考价值就会大大降低;若投研团队不稳定,将有可能影响业绩的可持续性。格上理财认为,在筛选优质的私募管理人时,不仅需要关注风险与收益水平,确定性也是重点考察对象,缺乏持续性的历史业绩,对未来投资的借鉴意义不大。

2012年私募冠军:银帆投资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多基金经理业绩差异大

冠军基金当年收益:54.44%(同期沪深300:7.55%)

夺冠后表现:整体位列行业中上游,多基金经理间业绩差异保持在30%左右,冠军基金2015年收益34.54%

在核心人物王涛的带领下,银帆投资成立不到两年就拿下当年私募冠军,成为当年民间派最大的黑马。据格上理财了解,基金经理王涛属民间派,投资手法偏进取,以捕捉市场热点为主。但在夺冠第二年,王涛却因“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离银帆投资而去,至今去向未知。目前公司有多位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和操作手法各不相同,基金经理间近两年业绩差异均在30%左右。

【格上启示】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壮大,民间派的投资精英也大量涌入私募行业。格上理财认为,民间派私募管理人大多拥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也可能拥有十分卓越的历史业绩,但优秀的私募机构不仅需要丰富的投资经验,还需要严谨的投资逻辑和投研体系,并拥有明确的公司发展规划,以指导公司治理、人才培养、合作机构选择等关乎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决策。

2013-2014年年私募冠军:创势翔投资

蝉联冠军第一人,根基不稳难常青

冠军基金2013年收益:125.55%(同期沪深300:-7.65%)

冠军基金2014年收益:300.08%(同期沪深300:51.66%)

夺冠后表现:原团队分道扬镳,旗下产品业绩私密化,代表产品截至2015年12月10日收益约34%。

创势翔投资旗下由黄平管理的“创势翔1号”蝉联2013、2014年私募冠军,可谓打破“冠军魔咒”第一人。黄平出身民间,自创“创新型价值投资”策略,但创势翔的股东并不都认可黄平的投资方式及管理资金的操作手法,最终导致创势翔投资2014年沸沸扬扬的分家事件。但据格上理财了解,连续两年的亮眼业绩依旧为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其管理规模的扩张并未受到分家事件的影响,然而回归平淡的业绩可能令许多投资者失望,创势翔投资管理资金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影响。

(编辑:谢凤)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