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各类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比较

2015年是消费金融井喷发展的元年,银行、电商、产业资本纷纷进军布局、抢占市场。与小贷等互联网金融备受政策监管不同,消费金融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其发展得到了政策与金融机构的积极支持。伴随80、90后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信贷加杠杆空间巨大,消费金融市场需求在未来数年将保持旺盛。

预计未来2-3年将诞生一批极具爆发性的优秀金融公司,尤其需要关注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优势,电商系与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的场景优势与风控优势。

一、消费金融:普惠金融,促进消费

消费金融指消费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以消费(不包括购房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具备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特点,个人消费贷款最高额度为20万元。基于消费者不同购买行为,消费金融范畴涵盖耐用消费品、旅游餐饮、婚庆、教育培训、健康美容等消费事项,主要针对消费需求旺盛的中低收入人群。

(一)15家持牌机构蓬勃发展

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场准入逐渐放开,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5家公司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15家企业已获消费金融牌照

(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目的

消费金融试点后,包括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成都银行等均设立了消费金融公司;而未专门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银行亦设立了消费金融业务部门。设立原因主要在于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如消费金融公司所针对的中低收入目标客户群与信用卡客户存在显著差异。消费金融对该部分人群可根据其信用情况进行差异化定价,且定价相对较高,提供信贷额度促进其进行消费。

在信用卡的客户群中,存在显著二八效应,信用良好、按时还款的客户对银行而言是导致亏损的群体,保持较高欠款余额和持续缴纳利息及滞纳金的最后20%用户才是信用卡的真正利润贡献者。这种二八效应的存在,及国人消费习惯、高营销推广费用等使得国内大部分信用卡中心都仍然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

消费金融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即是信用卡还款能力最弱的20%人群和甚至根本无法获得信用卡批准的人群。因此,从盈利模式看,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相对更强,与之相应的风控体系就会变得更加重要。

二、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拆解

截至2015年末,全国15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637.95亿元,贷款余额573.74亿元。根据中国银监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银行业运行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末,消费金融公司实现净利润4.66亿元,累计客户135万户,不良资产率为1.56%,户均贷款余额2000元左右。

以下将从资金成本、贷款利率、坏账率等角度综合分析消费金融公司的盈利能力:

(一)资金成本端:持牌银行系平均5%左右,其他或为5%-10%

从资金成本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无法吸收公众存款,资金成本较银行系明显较高。资金来源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接受股东和股东境内子公司存款,②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③发行金融债券,④境内同业拆借,⑤资产证券化等。

由于同业拆借和发行金融债券要求相对较高,短期内对于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而言较为可行,如2015年末,北银消费同业拆借规模为44.9亿元;而非银行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则主要以股东存款、同业借款和资产证券化三种方式为主;其他非持牌公司,若股东投入不足,或是后期发展壮大后,则更多依赖于同业借款和资产证券化方式,则成本相对较高,或在5%-10%区间内。

同业借款较一般贷款利率稍低,按期限不同约在4%-5%左右。

股东存款成本较低,主要为机会成本,以一年期定存2.25%考虑,则机会成本为2.25%。但是若为非银行股东,则来自股东的存款规模将较为有限,尤其在公司规模扩大后,股东存款的占比将不断降低。

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ABS产品发行数量不断增加。近期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资金成本通常为4.1%-5.5%之间。以资产证券化产品成立公告时的利率进行计算,由于未披露中介费用,考虑实际发行行情,假设券商资管、托管行、律师、会计师、评级机构等的中介费用打包合计年化0.5%。则可知,支付宝花呗、借呗ABS发行成本约为4.21%、4.12%,京东白条ABS发行成本约为4.84%,中银消费金融ABS为浮动利率发行(成本约为3.9%)。但是,考虑到阿里与京东的品牌价值,及其消费金融产品直接涉及消费场景,对下游还款的把控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较高(最高优先级评级都为AAA),因此在询价时优势较高,发行成本相对较低。若为非强势原始权益人,则发行成本相对较高,如分期乐的发行成本约为5.55%(尽管优先级同为AAA)。因此,持牌类和大型电商类的消费金融ABS类的资金成本为4.1%-5.5%。

综上考虑,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及大型电商的消费金融业务的资金成本端约为5%左右。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相对充分,且成本较低,或可能低于5%;大型电商系消费金融的资金成本亦有较大优势,通过发行ABS产品可迅速实现规模增长,ABS平均成本4.1%-5.0%,整体综合成本或高于5%,如在5%-7%区间;

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存款和同业借款,股东存款主要是机会成本,目前同业借款成本低于5%,长期发展资金成本的降低主要取决于规模的扩大和风控能力的提高,短期资金成本由于股东投入的比例较高或在5%左右的水平,长期则资金成本或将上升,如据有关数据显示,捷信的资金成本目前或已高于7%。

非持牌系平台类消费金融平台资金成本相对较高,通常在7%-10%。如分期乐旗下设立桔子理财P2P平台打包债权作为理财产品出售,从而提高杠杆。桔子理财中2个主打理财类别“爱活期”年化收益率为5.35%,“爱定存”下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收益率为6%、7%、8%、10%,VIP可高达11%左右,因此非持牌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平均资金成本通常在7%-10%,甚至更高。

(二)服务收益端:贷款利率平均14%-18%,二次销售产品叠加提高收益

消费金融公司在产品拓展方面通常采取从低风险产品到高风险产品、从单一产品到多个产品的方式进行,即耐用消费品贷款切入,积累客户数据后,向优质客户进行交叉销售和二次贷款,提供现金贷款等高风险产品,并逐步向客户提供循环信用、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提高用户黏性的同时,增厚公司盈利能力。

消费金融公司产品组合

通常情况下,消费金融业务的贷款利率平均为14%-18%的区间水平。

根据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的2015年年报数据测算,平均年化利率约为16%左右。而根据中银消费金融在2016年1月发行的首期ABS中,入池贷款加权平均贴息及手续费率为14.43%(单笔最高为17.90%,最低11.97%),其中49.18%贷款利率在13%-15%区间,38.75%分布在15%-17%区间,考虑其他未入池其他风险及利率相对较高的贷款资产,整体收益率应高于该值,符合14%-18%的判断。

有部分机构认为消费分期利率远低于现金贷款利率,实则为未考虑IRR而仅以公司宣称的手续费率(主要为吸引消费者采用低手续费模式宣传)考量。而对于现金贷款利率,由于目前主要采用日利率,基本在0.04%-0.05%水平。考虑IRR作为消费分期的实际利率后则小部分分期业务收益率甚至高于现金贷款利率。

以支付宝中数据为例,花呗分期贷款手续费按3、6、9、12期列示分别为2.5%、4.5%、6.5%、8.8%。实则经计算IRR可发现3期分期的年化利率14.96%与现金贷款年化利率水平相当,甚至较推广期的实际利率14.6%更高。而6、9、12的分期实际利率分别为15.27%、15.36%、15.89%,与公众认识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与上市银行信用卡分期手续费率基本一致,如招商银行3、6、12期手续费率为月0.75%、0.7%、0.66%,略低于花呗分期手续费,而浦发银行则略高于花呗。

阿里花呗消费分期实际利率与借呗现金贷款利率比较

而除了贷款利息收益外,消费金融公司还通过拓展其他服务收入提高盈利能力。如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等。如捷信消费金融资产端收益率或高达近30%-40%,其主要是依托更加全面的服务而产生的:一方面通过循环额度、二次销售等提高利息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多项服务收取包括客户服务费(包括服务咨询、电话、短信、服务热线等)、账户管理费(客户资料与文档的归档管理等)、保险手续费(为顾客购买保险所收取的运营费)、惩罚性违约收入在内的多项收入。2015年捷信中国利息收入为39.04亿元(占收入68.43%),同期服务费收入为18.01亿元(占比31.57%)。

(三)坏账影响端:坏账率平均3%-7%

一方面,由于消费金融定位人群为中低收入人群,且利率相对贷款利率显著较高,出违约概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大量消费金融业务高度依赖非全面的人行征信系统及打分卡等内嵌模型的批量自动审批机制,容易发生客户违约,且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催收流程和货款追缴等工作缺乏经验,从而容易造成坏账。因此在测算盈利能力时,除了计算利差外,坏账影响亦是重点考虑对象之一。

由于资产不良率与坏账率为定义不同,以资产不良率测算坏账显然会造成对消费金融公司利润的高估。根据银监会报告,2014年消费金融公司的资产不良率为1.56%,而截至2015Q3不良资产率显著提高至2.85%。

根据中银消费金融ABS方案测算,提取22个样本池的平均违约率为4.29%,逾期30日以上贷款的回收率为45.59%,则可测得预期坏账率约为4.29%*(1-45.59%)=2.3342%。

而根据捷信全球的数据,2015年全集团平均违约率(逾期90日以上贷款)比例为10%(2014年为15.3%),大于中银消费金融的4.29%的样本数据。考虑到捷信为全球化运营的成熟型消费金融公司,其或能较好代表处于成熟运营后的情况。若假设回收率为40%(前述中银30日逾期的回收率为45.59%),则坏账率约为10%*(1-40%)=6%;若回收率为30%则坏账率为7%;若回收率20%则坏账率为8%;若基本难以回收,则意味着坏账率接近10%。

考虑到在发行ABS过程中对资产池的筛选(全部为五级分类中的正常类贷款),假设整体贷款坏账率高于3%较为合理,且结合中银及捷信等公司数据披露,假设消费金融公司平均坏账率水平约为3%-7%,非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坏账率高于7%。长期来看,伴随消费贷款业务的增长,坏账率整体将呈现提升的趋势,而具备征信体系优势与风控系统优势的消费金融公司能够更加有效控制坏账率的增长。

(四)消费金融公司盈利举例

捷信消费金融(中国)。2015年收入7.74亿欧元(按08/05汇率约合人民币57.06亿元),其中利息收入5.29亿欧元(约合39.04亿元),服务费收入2.44亿欧元(约合18.01亿元);净利润9.41亿元,同比增长99.38%,净利润率为16.49%。截至2015年末公司共在24个省市经营,总资产约199.02亿元,总负债约150.52亿元,资产负债率75.63%。2015年公司发展迅速,中国区的新增贷款占公司亚洲新增贷款量约41%,占公司全球新增贷款约23%。

锦程消费金融。2012年开始盈利,当年净利润920万元。截至2014年末,公司总资产11.41亿元,贷款余额10.97亿元,净利润4901.8万元,2015年净利润6675.7万元。

兴业消费金融。截至2015年末发放贷款29.48亿元(线上3.03亿+线下26.46亿),贷款余额24.37亿,收入1.52亿元,净利润4900万元,净利润率为32.23%。

中银消费金融。截至2014年、2015H1收入分别为3.45亿元、3.81亿元,发放贷款分别为61.54亿元、94.1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64万元、1.35亿元。

三、各类消费金融公司比较

狭义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是指经银监会批准成立的15家持有牌照的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公司。广义上参与消费金融服务的公司包括:上述消费金融公司、银行信用卡中心、电商消费金融业务(如前文讨论的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分期购物平台(如趣分期、分期乐)、P2P平台等。

广义消费金融服务商的供给使得市场得以错位竞争,充分互补发展。通过细化金融服务,满足各阶层消费人群的金融需求,有效弥补市场空白。

广义消费金融参与者主要特征比较


 

(一)消费金融长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展的三大核心竞争力为:资金优势、丰富场景、征信与风控。

1
资金优势

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大约在5%左右,其他或在5%-10%。消费金融公司的负债率水平平均在70%-90%之间,因此能够以最低的资金成本获取最多负债融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将较可能具备较好的盈利能力。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能够在银行间市场操作,主要资金来源包括同业拆借、发行债券、股东存款、同业借款和资产证券化,目前主要通过股东存款、同业借款、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毋庸臵疑,在资金优势方面,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尤其是银行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具备显著资金优势。而对于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而言,只有规模发展壮大后才能赢得更加的市场影响力和资金价格议价能力,因此短期内更重要在于注册资本金充足基础上,通过股东存款和同业借款获取资金,长期不同公司发展或出现显著差异。而非持牌的其他消费金融平台,如分期购物平台和P2P平台等,资金来源主要通过自有资金投入,交易所上市的资产证券化ABS产品较少,而是将部分债权打包为理财产品在P2P平台上销售,因此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2

丰富场景

目前,在业务推广阶段,主要依赖于消费金融公司人员与线上线下消费场所推广合作。具体来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部分借助银行渠道网络资源和存量客户资源来拓展客户。电商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依靠挖掘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下的消费者需求,或是以消费金融产品(如分期)来鼓励消费,直接利用消费数据快速精准设计消费金融产品。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主要通过合作股东资源和线下商户,如在百货商超、教育培训机构、健康美容等场所自设柜台进行销售和客户信息搜集,利用商家资源,挖掘消费者金融需求。而非持牌的其他消费金融平台,如分期购物平台和P2P平台等,则更加依赖业务人员的推广合作,寻求夹缝市场场景。

消费金融公司场景布局重点

消费场景的丰富程度未来将直接决定消费金融公司的成长速度和突破规模瓶颈的可能。在场景方面,大型电商类公司具备较大优势,尤其是阿里、京东、苏宁等,在线上消费丰富的背景下,通过到家业务等拓展线下场景,已经形成了与广大便利店、商超、餐饮、美容服务、医疗服务等的有效联动。而小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则在场景端用户基础相对薄弱,通常需要依靠大型电商的场景,容易被复制的同时被替代的风险较大,小型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或需在某一垂直领域深耕,如教育领域以形成对高校学生等的多维覆盖,或能闯出一片天地。而对于线下商业公司投资的消费金融公司,亦可通过其商业布局快速实现对网点消费贷的渗透,较低成本获取客户。

3

征信与风控

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征信信息主要来自人行征信系统的接入,且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会将客户的还款情况及时反馈至人行征信系统。因此相较非持牌机构而言,对于客户欠款有相对较强的约束力。但是人行征信系统的数据完整度较低,未形成对消费者的完整用户画像,而基于电商平台的征信系统则具备一定优势。如第三方征信平台的芝麻信用等目前已获得人行批准,一方面,芝麻信用等基于消费场景能够更加有效约束消费者的现金分期行为;另一方面,其基于实际消费数据和日常消费信用积累了关于用户的多方面大数据,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用户画像,从而提高征信信息的有效性。第三方征信的缺点或在于目前全国征信以人行系统为主,消费者在第三方征信体系中的信用违规成本较低。未来第三方征信有望在多个领域应用推广,丰富大数据积累,将有效健全我国征信体系。

在目前背景下,电商平台基于实际消费征信数据对消费金融的意义巨大,大数据分析将帮助消费金融公司实现对客户更加精准的定位与定价。且完整的征信与风控系统将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审批速度。而非持牌的其他消费金融平台,如分期购物平台和P2P平台等,由于规模较小积累用户数据较少等原因,风控手段较为不足,但是又偏好于相对风险较高的客户,因此坏账率亦相对较高。

越完善的风控系统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审核效率,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目前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依赖人行征信系统,并结合一定的个人信息数据建模建立风控系统,审批时间基本都控制在2-3个工作日以内,优于银行贷款及信用卡等审批进度。

不同公司不同产品审批时间比较

(二)银行系V.S.电商系V.S.产业系

目前在市场中角逐的主要包括三大类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电商系和产业系。三大力量在上述三大核心竞争力中所拥有的优势各不相同。

1

银行系

即是由银行参与投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中银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招联消费、兴业消费金融等公司。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是为了丰富银行多层次金融业务布局,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金融需求。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最强核心竞争力在于①资金优势:包括同业拆借、ABS等低成本资金。因此,在培育期方面,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实现盈亏平衡较为容易,根据北银消费金融等财务数据披露观察,基本在第二年即可实现迅速盈利;②风险识别以及定价能力:这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正好是银行之强项。

2

电商系

即是以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为主导的消费金融公司、电商自营消费分期及现金贷产品、分期购物平台,包括苏宁消费金融、蚂蚁花呗、蚂蚁借呗、京东白条、趣分期、分期乐。

电商自营消费金融服务的最强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的丰富程度和征信体系的建设。①近年来,电商巨头不仅获取线上资源与场景,更是通过O2O丰富线下生活服务布局。如近年来阿里通过投资已布局了包括电商购物场景、旅游场景、租车场景、教育场景、校园场景、医疗场景等在内的多元线上线下资源,而苏宁也在线上+线下的场景丰富等层面进行深度布局,这些场景资源未来都能够以消费金融相连接,既增强了消费金融的盈利能力,又促进了消费的提升。②有会员用户海量的交易数据,基于大数据风控模型,电商相比传统金融机构能够以更低成本更高的精度来度量用户的风险水平。如今的消费金融市场上,电商已成为重要的参与者。

3

产业系

即是由实体企业资本为主要股东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马上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

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将消费金融业务作为促进其主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海尔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在自身家电消费分期业务方面,提供比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或平台更加优惠甚至为0的利率。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利用股东资源的同时,把控消费第一入口(这也是为什么众多产业系的消费金融公司背后都有大型商业公司的原因),通过消费场景的丰富完成“消费-分期付-还款”的闭环。产业系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势在于其与股东的业务紧密结合,商业零售类公司参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将具备线下综合场景优势。

银行系、电商系、产业系三大核心优势比较


注:本文摘自银通智略报告《零售银行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2016年8月)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